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人口紅利是國家發展的柴火...台灣加油!

人口紅利沒了,算算看你以後要養幾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2624&p=1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當世界又老又窮

最近看了"當世界又老又窮"這本書, 書中已經特別點名台灣會是最老化的幾個國家之一, 可能我的看法趨於悲觀, 眼下台灣將面臨人口老化 少子化等重大轉變, 將來的路很可能還是朝向日本的方向, 老人怕存不足退休金而不退, 產業外移(尤其傳產), 工作機會逐漸減少, 通貨緊縮並導致年輕失業人口長期居高不下, 或是均為不穩定的兼差型工作(飛特族), 日本如此進步且勞動力品質更高 更聰明的一個國家, 都免不了這種情形了, 內鬥猛烈的台灣又何德何能可以免除這種老年化國家會面臨的危機呢, 我的看法是"不可能"!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台灣高優質人力的省思


之前看一部紀錄片說大陸現在就業市場很競爭,連什麼789還226大學畢業的也不見得可以找到好工作,是真的嗎?不過看版大敘述的好像是大學生還是很搶手,是何種情形呢~
另外我對這個部分的看法是,對岸來台挖腳,願意過去者當然是著眼於薪資,經濟部為何有這種權力來防止個人追求其生涯發展及薪水條件,實在令人反感,而且換個角度想,有人過去則表示在台灣就釋出職缺,創造職位流動,似乎也不錯…
22k的產物可說是結構性的問題啊,但我個人是偏向22k很容易導致企業主用這種薪資來起薪請工,而且都不調薪且基於公司利益來壓榨受雇傭者,我銀行朋友做公司戶的業務,近日也表示,即使公司有賺很多錢者,內部的會計小姐薪資仍然是25k而已,公司擺明了就是知道高於22k就好,也不會調你的薪,某種程度而言,非常有利於公司在與受雇傭者的薪水談判上的籌碼!
結論是,台灣高等教育政策下,人力或人才的品質其實相當好,只可惜國內市場和整個產官學結構下,浪費了許多優質人力,我可以不客氣地講,政府還是要負最大的責任啊…

蘋果產品的黏著度思考


蘋果在產品製作方面的用心,許多人使用他的產品後,往往後續也會接著使用蘋果相關產品者多,黏著度很高,舉例而言,我一位朋友換智慧型手機,就選擇4S,我問他覺得好不好用後,他稱讚有加,甚至還表示以後筆電也想換Mac,我想這就是蘋果與其他公司的顯著差別了,三星應該很想走這樣的路吧,呵!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未來預測!


個人感覺會走向日本的路...長期停滯且通縮,然後房產崩跌,內需消費減弱,汽車業衰落,但公務人員還是最夯的職業,仔細想想,台灣島國儼然就是一個小日本島國呢,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JOE部落客對於ZAR的判斷

ZAR/TWD在2011年下半年崩盤以後,價格上一直無法突破藍色斜線,這價格目前已經降低到NT$4.0附近,接下來如果再有歐債問題出現,ZAR/TWD可能再度挑戰NT$2.80的價位,不過這價格出現可能是2013年以後的事情,結實還要看USD/TWD的升值狀況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16354329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JOE部落客對於景氣蕭條的預測


  • 不好意思,請教一下Joe大
    你在fb上說「保持你的現金,一樣的錢,2013年上半年可以買更多東西」
    你多次提到2014年房市可能大跌
    那如果在2014年,一樣的錢,相較於2013年
    是不是又可以買到更多?
    謝謝XD
  • Miss汪 於 November 17, 2012 12:39 AM 回應
  • 2013年上半年是階段性的中等蕭條 , 2014年或者可能延遲到2015年,是規模更大的蕭條,不過時間點有可能視當時情況延遲,聯準會會適時出招的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財務自由心態的展現,過度追求物慾才是真正的窮人!


全世界最窮的總統 烏拉圭總統每月捐九成薪

烏拉圭總統(穆西卡)號稱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元首,他每個月捐出九成薪水,自己在一間破落的農場,過著儉省的生活,平日只有兩名警員加一條三腿狗,幫他看門。
烏拉圭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但是再怎 欒窮,也不至於窮到總統,穆西卡放棄總統府舒適寬敞的生活空間,選擇繼續住自己的破房子,把每個月相當於35萬台幣的薪水,九成都捐出來作公益,他也因此成了全世界最窮的總統。
(穆西卡)在1960與70年代參加過游擊隊,曾坐牢14年,他說,那段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大家都說他是最窮的總統,可是他不這麼覺得,在他眼裡,那些只為了追求物慾而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因為他們內心空虛,穆西卡2009年當選總統。
~不過要這樣做還是要有很大的勇氣呢!

公務人員果然必須延退了,而且繳的多,領得少,完全就是邁入日本的路...

公務員月退 恐延到65歲才能領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2.11.16 02:39 am
 

 
銓敘部昨天宣布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三大改革方向,包括逐步走向確定提撥制,降低政府支出;所得替代率上限降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減少退休所得;且月退金起支年齡擬延後,最晚可能到六十五歲才能領月退。
軍、公、教退撫基金費率目前都是百分之十二,不到精算最適費率的三分之一,導致一兆多元的潛在負債。公務人員退撫已將法定費率上限提高到百分之十五;教職員擬修法比照;軍職更擬調高到百分之十八。
不過,費率將來若都調到上限,固然可增加基金收入,但政府要負擔六成五的繳費,政府支出也得增加。銓敘部說,費率會逐步調整,不會一下子調到上限。
退撫新制一旦實施,個人提撥金額勢必增加、退休收入相對減少,可能引爆另一波退休潮。銓敘部長張哲琛說,新制基本上只適用新進人員;在職者的退撫制要如何調整,待進一步研議。公務員退撫新制預定今年底呈報考試院審議,還必須修改公務人員退休法才能實施。
張哲琛昨天到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報告公務員退撫制改革。他說,退撫現制採「確定給付制」,提撥金額較少,但保證領到較多退休金,因入不敷出,即將破產;未來將改為「確定提撥制」,繳費都存到個人帳戶,原則上繳多少、就領多少,領得會比現在少。
公務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也要降,上限由目前的百分之九十五,降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且退休金的計算基準也擬修正,目前是以最後在職的兩倍本俸為基數,未來有可能比照勞保,以在職期間最高薪資的六十個月平均為基數,比現在低。
目前公務員滿六十歲、年資滿廿五年,或滿五十五歲,年資滿卅年,可領月退。張哲琛說,未來可能延後領,如把年資滿廿五年的月退起支年齡延到六十五歲,若提前領就要打折。
【2012/11/16 聯合報】http://udn.com/
~按照這樣的方向去改,就是我之前所猜測到的 「延退」「繳多」「領少」..沒想到比日本還早面臨這樣的問題呢,但公務人員仍然會是最吸引人的行業選擇
~預估這樣的退休金領取,可能改成只能領到現在最優渥方式的6.7成,近一兩年應該會引發一股退休潮,可以稍微布局一下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央單位應該會是很好的選擇
~要有做到六十五歲的打算嚕,但按照這樣的趨勢,以後應該會更 「延退」(67?69?) 「繳更多」(提撥率再提升)  「領更少」(5成?4成? 甚至一次領?)
~面臨這樣的處應方式,原則上就是會花大錢的東西就避免了,易言之,不買台北房(除非現在價格五成),不買進口車(最多就國產大車,但仍要謹慎計算,原則上還是1.8以下就好嚕),生小孩最多兩位(想一位就好),理財更趨保守(現金比拉高,會波動的如股票外匯比拉低),多賺錢少花錢(多加班,少出國或買奢侈品等),現在想到就這些...,以上好像都是五子耶(房車孩金)~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南非幣情勢..


  • Joe大您好:
    想請教您最近小南(ZAR)的跌勢,主因是臺幣走強還是南非這個國家發生什麼經濟因素導致
    該幣本過弱呢?

    再來想請教如果有一筆閒錢(一年內不會動到),是否可以此時分批進場南非幣,2013下半
    年則有望可以獲利出場,謝謝您!
  • Andy Wang 於 November 15, 2012 02:07 PM 回應

  • ZAR我已經分析了,暫時不建議大量持有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葉世文:房市是中長期投資選項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 2012年11月6日電)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今天表示,國際經濟景氣不好,目前因利率低,預估未來10年也是低利環境,因此,相對股市來說,房市是中長期投資選項。
葉世文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受國際經濟環境不好影響,現階段投資股市,大部分散戶賠錢。但就房市來說,因貨幣量化寬鬆,游資氾濫,目前各國利率低,台灣在1.8%至1.9%間,在2%以下,預估未來10年都可能低於2%。
因此,葉世文認為,就投資選項來說,房市較股市好。
葉世文也提到,為求交易透明,目前實施房市交易實價登錄,政府一再提及不會依此實價課稅,由於總統任期至2016年,他說,2016年前不會實價課稅。
不過,外界質疑,政府是否鼓勵投資房市,助漲房價?
葉世文強調,這是相對而言,以目前來看,因為歐債未解,國際政經環境不穩,如果要投資,中長期而言,房地產相較股市來說風險比較低,相對安全,他並非在助漲房價。

~政府都帶頭炒房了, 我看台灣民眾生活品質是無望了..


2016.3.2 補充  幹  結果原來這個是貪官 幹ˋ幹

貧果?蘋果??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尤其3C科技產業汰變迅速,以前雙A還可說是臺灣之光,兩年前hTC也是風光的很,國外也有Nokia和HP等殷鑑歷歷在目,只能說科技業的競爭強度和速度真的很激烈,也許再過若干年後,三星也會黯淡沉寂,而蘋果也變貧果了~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財務自由的心態

財務自由比較像是一種心態,而不只是一個淨值數字而已。財務自由是過程而不是一個終極目標,是一種即使達到目的,也還要繼續持續延續的活動。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News]48萬享13趴 公銀行員每月變相加薪5200


48萬享13趴 公銀行員每月變相加薪5200

〔自由時報記者李宇欣/台北報導〕公營行庫員工享十三%的優存利率,利息卻由全民買單。若以現職行員享四十八萬元的「定額儲蓄存款利率」十三%,形同每個月變相加薪五千兩百元;退休行員的福利更好,除可繼續享有每個月五千兩百元的定儲利息,還有最高五百萬元內的十三%「優惠存款利率」,若以最高額計算,每個月光利息就高達五萬四千多元。
國營銀行優惠利率始於財政部五十七年第○六○五七號函規定,各公民營銀行員工儲蓄存款利息需隨同放款最高利率標準提高或降低。
由於七十八年七月銀行法修正廢除放款利率上下限,各國營銀行即延用當時十三%的利率水準,直到九十七年提出修正方案,在此以前的年資退休金五百萬元內,利息以十三%計算;以後年資的退休金、自提儲金,則以定存固定利率加三%計算。
此制度遭立法院預算中心點名,質疑國營銀行員工的優惠利率改革,最終仍將利息維持在十三%,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此外,各國營銀行的這筆利息預算逐年增加,從九十七年至今,共計補貼達一百八十四億一千四百四十六萬元,平均每位國人必須掏八百元補助這筆錢。
民進黨立委李應元質疑,若以最高額來計算,國營銀行退休員工每月利息收入近六萬元,比較現在年輕人起薪22K,這是製造階級對立和社會不和諧,要求全面檢討。
台聯立委林世嘉也說,一般民眾把錢存在銀行裡,利息不到一%,國營銀行現職和退休的行員,卻可享受十三%的優惠利率,實在非常離譜!
~該來的還是躲不了阿!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股]今天出手了!

今天感覺政府基金下去護盤,因為建倉的兩個標的,開盤沒多久就翻漲,而我現在都習慣開盤前就設定好買的價位,所以不小心撿到相對低價,還小小賺了一點滴,真是慚愧啊!

最近有個想法是想每月來提交一份自己建倉的紀錄,但又擔心自己執行力不足,也許再觀望看看嚕!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News] 這些大官太會理財了.._監院財報 桃副縣長存款增億元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3日電)監察院今天公布第43期廉政專刊,桃園縣副縣長李朝枝申報土地減少了3筆,存款則較民國99年6月到職時增加新台幣上億元。
監察院廉政專刊今天公布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彭旭明、多位大法官、多位地方縣市局處首長財產資料,其中以桃園縣副縣長李朝枝存款增加幅度最引人注目。
根據監察院資料,李朝枝申報55筆土地、10筆建物,存款1億4033萬元,相較於他99年6月到職申報存款193萬元、58筆土地、10筆建物,他減少了桃園縣等地3筆土地,存款增加上億元。
相較於桃園縣副縣長土地減、存款大增,桃園縣長吳志揚的理財方式相反,呈現存款減、土地建物增加趨勢。
吳志揚這次申報存款1207萬元、有價證券2360萬元、12筆土地、47筆建物;他99年的就職申報,當時存款4982萬元、有價證券2144萬元、10筆土地、41筆建物。兩相比較,吳志揚存款減少3775萬元,但增加桃園縣2筆土地、6筆建物。
另外,民主進步黨立委邱議瑩及夫婿李永得上次申報錯誤、申報了21億元的股票,這一期廉政專刊,邱議瑩已更正,李永得名下「Equinox Minerals Limited」3497股股票已於今年2月售出,所得折合新台幣約85萬元。1011023
~這些大官還真是會理財,從縣長把資金換土地來看,可見應該有內線消息知道哪邊的不動產將喊漲(maybe桃園航空城附近),副縣長則是獲利了結,遑論從何觀起,臺灣真的是被高官們給榨取的一個人力島啊!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讀書心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短評:一言以蔽之,「延遲享樂」。

[讀書心得]我的職業是股東


是的,就像在散步一樣,以自己的節奏,走自己喜歡的路。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要休息,就停下來欣賞。你會好像突然看到另一度空間似的,豁然開朗......  by 書中最末頁

短評: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樂趣之所在啊!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好文分享]人口因素對經濟,對投資,對財政皆有重大影響


人口因素對經濟,對投資,對財政皆有重大影響


http://lensun23.pixnet.net/blog/post/28288388#comment-29875057

    臺灣人口老年化+少子化,儼然就是要邁入第二個日本,但比日本慘的是,臺灣尚未邁向已開發先進國家就先老矣,慘字一字了得...

    內需產業如醫療保健類才是未來明星產業,食品、消費類型股恐怕也要長期走下坡了。

 當然,我最看壞的莫過於「房地產」相關產業了,這幾年就會有明顯的崩落,We'll see~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好文分享]股市投資正道


股市投資正道

http://ooxx1111.blogspot.tw/2012/09/blog-post.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blogspot/PrwTO+(%E7%9F%A5%E8%AD%98%E5%9E%8B%E5%83%B9%E5%80%BC%E6%8A%95%E8%B3%87)

此篇文章,乃是我們投資股票最佳經驗分享,此時就是修練-忍功的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投資(空手的勇氣);依個人淺見全球景氣暗潮洶湧,歐美不斷利用寬鬆貨幣政策(瘋狂印鈔)來拯救經濟,此步絕不可取,因為市場並不缺乏資金,政客確認為大家缺乏是信心,所以不斷逼迫資金進入市場(造成短期投機炒作),來提振市場信心,可說是失算了,因為大家確實是沒有信心,惟對象是目前各種資產(股票、不動產、黃金、債券、商品),並未經過大幅修正,缺乏修正的價格,是無法吸引投資人,進入市場做長期投資。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汽車是一項負資產

汽車是一項負資產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6237760

感想:

在看過這篇文章,我就知道汽車的確是一項負資產,所謂負資產,簡單說就是只會花你的錢,而不會幫你賺錢的東西。

那麼什麼又是正資產呢,舉凡可以幫你生財的東西,都是正資產,例如:股票、房地產或外匯存息等,當然,前提是要這些都不能虧錢的。

汽車真的是非常吸引年輕人(尤其是男人)的玩具,說其實的,一般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大多也會想買台進口車來彰顯自己的身價和不凡,汽車在現代除了實際的作用外(交通),更有身分地位與財富的象徵。

然而,這篇文章保守估計一年花約新臺幣九萬多元,並認為其實真正花費大多會達到十二萬元,對於存第一桶金的年輕人來說,不可不為一筆巨大的開銷呢!

我想,雖然常常也在小惡魔網站汽車版,看那些進口車或是高級轎車,有時候真的很心動呢,但是,還在存錢理財中的我,在務實的考量下,似乎還是把這個想法給延後方為上策,否則,太早有一個負現金流,且坦白講也不是必需用品,卻讓自己小朋友每個月都在出走,似乎不是個明智之舉,且臺灣將來經濟處境艱難,想想多留些現金在身旁,才是上上之策啊!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法國人眼中的葡萄酒

浪漫的法國人深信,葡萄酒是有人性的,每一瓶葡萄酒都代表一個人,是一個活體,他可能是一個陽剛的男人,亦或是一個溫柔的女人,她是有個性、有靈性、有脾氣、有靈魂的,有些酒你會一見鍾情,成為莫逆之交,有些酒你只是略事寒喧就擦身而過,再也不會回頭一顧。

晁澄學長_1010815


 學長,先謝謝您推薦我讀的書籍,我已經申請線上通閱,期待能一品其內容。

  可以從投資大師自身經驗所萃取出的建議,再仿照這樣的觀念和心態來投資理財,我現在認為這才是康莊大道,尤其我偏好心理素質甚至帶點投資哲學的知識,藉由如此的理財智慧而自己來作簡單分析和入市,是我現在想走的財務管理風格,「價差」的投機遊戲並非不能玩,但我想先累積「價值」的投資基礎,甚至有時候個人覺得走在「價值投資」的道路上可謂情淡心安,某種程度而言是蠻快樂的,而不會因為技術分析和數字波動而亂了自己的套,靜靜的「等待」居然可以是一種美好與歡喜呢!

  猶稀記得城兄說過夢想要開一間自己的公司,難道學長準備付諸實行了嗎?是實業公司亦或個人投資控股型公司呢??

  其實我之前有思考過退休這個議題,除了退休金以外的「被動收入」上,我現在是希望可以在退休後達到每個月仍有5萬元以上,換算下來也就是1年要60萬以上的「被動現金流入」,而投資標的呢,目前設定在「公司股利」和「定存息」,這裡我想稍微說一下為何僅僅選擇此兩種,其實外匯部分我已經不再投入了,因為我發現我得以控制的因素太少,易言之我認知到我並不夠瞭解此領域的變化;「房地產」個人看法是,在台灣人口紅利將消失,也就是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本國房地產我覺得將走向一個長期空頭的趨勢,就是日本現在的慘狀,台灣房地產其實已經是國際上,數一數二投資報酬率非常不理想的不動產標的了,將來房地產泡沫絕對會引起本國嚴重的信用緊縮和金融問題的;原物料投資我沒有管道,而且通常是期貨投機,是一種玩價差投機的衍生性商品,我玩不起;再來債券投資金額要很大,時間也要拉得很長,買賣也不容易,當然若要簡單模式我們可以投資債券型基金,然而基本上我不認同把$投入基金上,這個只是各家銀行的賺取手續費、管理費的商品而已,別寄望她會幫我們的資產如實地維持甚至提高未來的購買力。

  所以算來算去,門檻低、買賣容易也是我這位個人投資戶可以承作的,目前就設限在股票定存息,作為我退休後的被動現金流來源,我設定一年60萬,報酬率(或可說殖利率)設定在6,所以計畫投入約莫1千萬元於此,而我簡單地預估,若現在已經及早投資的話,其實在複利的滾動之下,我可能無庸投入到一千萬元,而且可能很有機會在45~50歲就可提早達到這個目標,當然這些都尚未扣除結婚、育兒、車貸、房貸等因素,所以將來也還會有些許變動也不一定,但倘若提早達成了再報告學長囉,呵。

  提到月退休金,說實在的是一個很的被動收入,我不曉得學長是否適用退休金的舊制,但我們這個世代是鐵定適用不了福利優渥的退休制度了,我判斷台灣的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將會因為國力走下坡和長期不景氣,而有所修正了,自己判斷最糟糕就是等到自己退休時,恐怕只能領現在一半金額的月退甚或一次退,但到了那個時候台灣各行各業應該更為慘淡了。所以學長有提早退休的心願,我自己胡亂猜想是,是否有要成立個人公司的打算了呢,抑或類似波克夏的控股型基金公司,將個人財產等先轉移至這個社團法人下,然後擔任董事、監察人等領取收益,自己的家人也可以納入在這個資金保護網,既可以達到固定收益也可以享有減免稅賦的利基,然而這僅是我初步構想而已,尚未研究是否在法律面或實益上是否可行,也許資金水位還沒達到一定水準,個人控股才會是精簡的作法,若是採行個人控股方式,在稅負考量上,或許部分資金移轉至大嫂和女兒們身上,會更有效率也說不定,這部分只是我隨意提提,還必須再深入加以研究呢。

  生活或是生命的目標,似乎是一個漫漫長路而永無止盡,近日也是在摸索個人未來生涯方向,對於是否繼續參加相關考試,其實內心已有倦怠感,為了競逐所謂的升遷官位,持續將個人生命投注於如此的國家考試窄門上,是否為我所願,抑或符合他人期待,實難分解。事實上,人生若能享有一穩定工作,加上勤儉少慾,配合著價值投資而成的簡巧致富,又有何不可,閒下之餘享受人生風景,探索廣闊無際的世界,讓自己走而無憾,不也是一種生命寬坦之途嗎?

ps.分享最近知道的一個資訊,台灣銀行有公務人員優惠存款,可以存入活期但享有一年定存息的優惠利率存戶,最高到70萬,我是最近才知道,但只能等到明年寒假回澎湖警局再辦理了。

Diary03_省要省自己


省要省自己
記得剛出社會時,某個長官忽然有感而發地說,做人要省錢的話,就要省自己,而必要性的支出仍然是需要的。他說的是,有時候能力夠而該付出的時候就不要吝嗇,譬如說孝敬長輩或是慰問晚輩的,讓我想到之前過年,有位朋友每個月花在自己身上約1~2萬,舉凡假日吃美食、辦智慧型手機或是上千的美髮美容都不會虧待自己,但父母要她包個紅包給還在念大學的兄弟姊妹,卻明顯裝死半拖地一毫也沒給,真是讓我想到現今社會氛圍下,年輕的捧由們確實很會享受權利,但都不願意盡點義務阿...

必要的革命


  為什麼我們要革命,當然是為了這個地球以及後代子子孫孫的永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革命。就本書內容而言,本書提到的革命雖然並不流血、沒有武力武裝衝突,但他的困難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本書強調,我們必須要終結過去並且展開嶄新旅程的開始,或許,等待我們選擇的未來,是可以避免陷入如此窘困處境的,否則進入工業泡沫化後的生活,在沒有新思維和新選擇的情況下,將只會走向毀滅一途。

  這是一本指引企業、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彼此再造和協力共生的聖經之著,他點出了未來一百年來,前述三者要如何生存的道路,是一部所有人必讀的管理新經典,也是一本思維人類未來與存在價值的時代巨著。「人類是萬物之靈」的世界觀,和「企業最大目的是獲利」的工業時代思維,讓人類一步一步的走上終結、毀滅之路。工業時代的商業模式,早已不可能再為企業創造高成長,事實上,附隨著也產生了各種難以收拾的副作用,包括氣候變遷、自然資過度耗損和社會貧富不均等。人類必須終結工業時代「攫取、製造和丟棄」的生產模式了,邁向新的商業行為,來進行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必要革命。

  彼得.聖吉,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在這本《必要的革命》裡,他指引了人類前進的時代方針,內容中讓我們看到了企業界,在面對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和社會問題中,如何採取確保企業長期生存,並且兼顧眼前績效的永續經營之道,催生了欣欣向榮的永續世界。本書也提供了具體的行動策略和工具,協助企業、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在改變本位組織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也列舉了在環保和獲利之間,成功地走出新的康莊大道的企業,更帶領了我們思索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及真正的存在價值,任何人都能夠透過本書,來發覺和挖掘前所未見、令我們感到驚艷的解決方案,並且使用這些種種的解決方式、課題,來為創建世界貢獻自身的一點小小心力。

  未來,正在等待我們的新型態選擇,諸如氣候變遷、地理環境改變、人口數量增加、人口老化、資源耗損和貧富不均,然而,我們為什麼會陷入如此的困境呢,彼得.聖吉則為我們指出了,我們必須,也必當來進行一場關乎生死存亡關鍵的必要革命,我們在這樣新型態的組織中,應當持續的來進行自身的修練,這會是一趟持續終身學習的旅程,在這樣的被動情勢下,個人必須要學著自我超越;在變動的時局中,機關和組織要團隊來進行學習,學習著來為了組織貢獻,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修練,也是為了自己和組織來開展一趟終身的學習之旅。

  正如本書封面所言:「個人與組織如何共創永續社會」,以臺灣而例,隨著人口紅例的減少,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的人口則越來越多,新生兒出生人數也大幅度地下滑,現在的年輕家庭因恐懼經濟負擔而不敢生小孩子,結果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年輕人負擔越來越大,但消費的人口則越來越少,經濟發展不僅停滯,甚至倒退,臺灣現在面臨到稅收比不上支出,則開始從退休金、稅收等等開刀下手,希望拿回更多的收入,但面臨到的消費稅入不足,則是個隱憂,哦不,是個「明顯」的明憂,隨著老齡人口比例逐年逐漸地大幅上升,全民健康保險漏洞將會越來越大,國家要補的金錢缺口,也會呈現無可預期的巨大,三大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軍人撫恤基金及勞工人員退休保險基金,因著退休人員也會巨幅地增加,這些三大退撫基金也將會有超乎預期的支出,國家是否會破產,也許不會,會勉持住,但無可厚非的,我們身為公務人員亦應有相關的危機意識,銓敘部已經著手修法(民國10165日),將來公務人員退休金僅能領至在職薪資的八成,三、五年後,難保不會再修改上限,改至七、六成,甚至五成,甚或十幾、二十年後沒有所謂的月退金了,只有一筆退的退休金,而且金額只會越來越往下修,越來越少、條件越來越惡劣,對國家而言雖然這是必要之善,但對於擔任公職人員的我們,則是必要之惡。

  然而,這是臺灣所將面臨的世界末日,老年人口大量的增加,青壯年人口則大量的下降,新生兒更是折半再折半的持續往下,臺灣以後因應青壯年消費的產業將會逐漸沒落(如教育業、幼保業、托護業、尿布奶瓶等等),許多夕陽工業、產業也會逐漸淘汰、關廠,失業率以及失業人口亦會劇烈地上升,就我們父母那代來看,願意負擔所生的小孩子約介於2位至3位,然而,到了我們年輕這代來看(民國七十年次以後),大家所願意生的小朋友負擔,居然演變成0位至1位,這真是對於臺灣而言是個極度危險的徵兆,政府難道沒有正視到嗎,有的,但他們政策從現在角度而言,是極端失敗的,而且,在台灣經濟發展的戰後嬰兒期,享受過最好輝煌時光那時期的人們(3040年次以後),是人口數量最多也最龐大的,也就是,在過了若干年後他們也即將邁入老年人口的標準(65歲以上),他們所領取的退休金,本該是由670年次的青壯年人口來負擔,卻因為房價、物價等等通貨膨脹、所得分配不均、財團利益把持政治等因素,導致年輕一代的臺灣人,不敢過度消費,也產生了薪資停滯十多年甚至倒退走的可悲現象,種種可得看見的極端惡性循環,亦在在地證明了房地產根本不是經濟的領頭羊,而是讓百業蕭條的禍首元凶。中華民國,在未來時代即將面臨的,恐怕不只是日本泱泱大國所會面對的「失落的十年」,被國際社會所排擠、排斥的臺灣,會面對的嚴苛處境,將會是失落的二、三十年,我們已經被韓國(南韓)所遠遠超越,舉凡各項電子、科技產業,均被有堅毅民族性子的韓國人們所打趴,連他們的車尾燈都看不見了,韓國國內已經好久好久不再討論臺灣對她們的威脅競爭力了,這個國家甚至已經放話,要在西元2050年,全國的GDP要一舉超越日本,而老人化人類居住的臺灣呢,可能在某些城市(中南部)都陸陸續續會變成鬼城(雲林、嘉義、花蓮、臺東、屏東),都將會是老人群居住的無聲、無氣息之地,大家現在越來越不敢生小孩子,人口移民政策朝令夕改,完全毫無長遠之規畫可資依循,中華民國即將面對到的,除了國際社會限實的無情打壓以外,還會有內部因為政治、商業惡鬥而產生的「內憂」,在內憂外患的雙雙夾擊之下,未來臺灣顛坡之路是長路漫漫啊,在我們這代,一定、鐵定會看到中華民國的衰敗沒落,會看到泰國、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等等我們原本不看在眼裡的東南亞國家,他們會有像以前臺灣經濟起飛的大幅興盛和崛起,反觀我國,則可能會走向菲律賓的衰敗、頹喪之路,內部政治動盪、經濟蕭條、政治腐敗且人民生活水準低落和治安欠佳,越來越多的臺灣子弟兵們,將要到韓國、中國或是香港等國家,充當我們這代想都沒想過的「台勞」,未來的中華民國,會是令人失望、甚至絕望的超級M型化中華民國了。  

  我們該怎麼做,又如何去做呢,似乎現階段已經沒有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了,臺灣內部產業得以轉型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西元2000年至2010年),而我們就是在這十年間,被原本在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幾乎倒地,經濟衰敗嚴重到要向IMF(國際貨幣基金)借錢來紓困,甚至狀況慘烈到已經被我們說要滅國的南韓,在這十年被她一舉給超越了,因為她們愛國的民族性,舉國民眾不論有錢沒錢,都把家裡的金飾銀飾拿來捐獻給國家解危,團結一致、同船的合作之心讓她們撐了下來,時到今日,她們到現在仍然會以那段期間,開口向國際貨幣基金借錢紓困這個行為引以為恥,果真是一個知恥近乎勇擁有強韌民族性的國家阿,反觀我國,在SARS可說是國家危難期間,「可貴的」民族性在此之際展露無疑,臺北市民眾有錢的趕著移民、有能力的不出力也落跑躲了起來,在那段期間經過統計居然是臺灣移民潮最瘋狂的時刻,由此可見一般,臺灣人貪生怕死、好勇好鬥、貪取小利且一盤散沙不團結的民族性,在60幾年前日本殖民統治我們國家的時候,她們都說的對極了,時到今日我們依然還是學不會,時往未來以觀,我們中華民國則即將要自食惡果、自尋困獸之路了。

  這是中華民國的老年之路,走向衰敗的旅程,雖然令人難過與不捨,但卻是個現實到不能再自己的事實了,德國詩人里爾克曾經說過,「生」與「死」都是我們獲得的大禮,但多數人都只是打她們旁邊走過,不去打開這禮物。我想臺灣的衰敗與落沒,也可以說是一種「死」,而從前經濟發展的「興盛」,也可以說是一曲「生之歌」,這條國家人生的賽跑是固定的,只有單一條路徑,而這條路只能跑一趟,國家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分配著恰如其分的特質。

  十年磨一劍,等待崛起和興盛的良時吉辰來到,這是韓國她們的寫照,她們做到了,用了十年的歲月與時光,漸進式地來逐漸地超越我國,令人措手不及阿,「漸」字一字實在了得,她讓人無法感受到,她使人過得沒有知覺,然而就在我們以為不知不覺的時候,發現到她的蹤影了,等到她被人發現之際,卻已經是站在曠野中的高岡上,噘著嘴低著頭在俯瞰我們了,我們是真的被韓國給擊敗了,她很厲害。本書老年之書,的確是一趟思我生命之旅,我認真地以為,一個國家的衰頹史,也是可以擁有一個問自己「我在哪裡」的深層性思考,我在哪裡、在何處,又該往何方去,就如同一個國家,她的定位與定性又是如何,我在國家裡的角色亦為何,扮演的又是如何,又該如何地去稱職扮演,一在一在的一「再」,都讓我深陷深處思考的無限迴圈當中,同樣地,思考至此,身為公僕亦稱為公職人員的我們,既然身為公務人員,理當對於「公共事務」有所付出以及貢獻,若以此方向做為我們的公職生涯之上位指南,我們又應當如何去做呢,或者說,又該怎麼去做呢,這是個問題。

     現在就開始吧,從我們自己本身和所服務的警察機關或單位,來推行、進行本書所提永續發展的課題,千萬要記得,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人的力量,舉例而言,本書所提到美國建築業,他們成立的LEED推行的「綠色建築革命」,和我們天真地以為,是個財大氣粗公司的可口可樂飲料公司,其居然是非常願意地和非政府組織性質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聯手搶救自然水資源,此等力行永續發展的表率,實在是殊值得我們看齊與效法。事實上,任何性質的起步永遠是不嫌晚的,在可估風險和機會成本的權衡之下,我們當然可以朝向追求永續發展的經營原則,並且重新定性與定位自身的角色扮演,並且在熱忱的推波助瀾之下,來吸引眾人的參與和協力,並得而以藉此建立綠色變革的基本準則。

     讓我們來看見這樣生物環境系統的表象吧,也讓我們可以看到地球生態環境的共同負擔悲劇,那就是,地球的自然資源與日漸少,我們只有一條保護之道,那就是盡量節能與減碳,以符合新定的環境保護標準,然而如此一來,也讓我們看見了機會就在其中,這個機會就是以互利的方式來尋求共生,而這樣的生物環境系統,也塑造了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號太空船」,也就是將我們的地球比擬為一艘航行於寰宇的太空船,換言之,在地球上的每個生物,其實均是一體的,也都是同舟共濟且環環相扣的,這樣使得我們看見了我們的最佳選擇,那就是其實我們根本別無選擇,只有採取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政府組織的這三方對象,彼此跨界的合作模式,才會是我們的相較正確也是唯一的選擇。在整個系統中,即企業、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彼此合作的必要性得以讓整個系統可以共聚一堂,然而,要將三方的角色納入參與的各個環節裡,其實並不容易,有時候我們必須要看見其他人眼中的現實,也就是,我們也必需要站在他方的立場上來思考,這樣思付著,事實上也就是美國開國功臣也是國父的富蘭克林所言:「當你要說服一個人的時候,應當要訴諸利益,而不是道德訴求」,易言之,如果要一起來建立共同的願景畫,老實地說,那麼請先必須設立相同的實際利益的基礎,這樣有共同的利益基點,才會有同樣的目標前景可言。

     坦白而言,我們並不害怕解決生態,或者是環境上的問題,在以大自然為師的實踐基礎下,我們將得以擁有創造性的張力,且逐漸激發的能量,領導者或者是帶頭者,其實無庸也不必到無所不知或是無所不包,實際上,柿子可以先挑軟的來吃,我們只要先從唾手可得的果實來挑起,便可以能夠一步一腳印地,來開發所謂策略性的新機會,而這個新機會就是建立在三方合作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行動組織的共同願景力量,也就是,讓一個機關或是單位活絡起來,靠的並不是嚴格管理而是資源共享、利益的雨露均霑式的分配,甚至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當要為了未來的組織再造來重新設計組織,如此一來方能開創新局、再創高峰,得以邁向公司、多元企業和領導群們的未來,而我們人類的未來展望,則建立在與地球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上。最後,本書提到了,如果我們是希望,可以與這個美麗星球上其他的物種居民,建立一種永續發展的和諧共生關係的話,那麼所採許的「經營模式」或是「管理方法」,理應朝向永續規劃方向來走才是,而這當然,也會是我們個人與組織共創永續社會的一種-必要革命了。

我在哪裡?-一本就通宇宙史


     活著似乎就是存在於一種不確定性,即使有科學這項利器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實相,然而當我們愈加想要深入了解或者是破解宇宙萬物生成的方程式密碼,可能最後才會發現到,原來我們就是他們,而他們就是我們。

     克里斯多夫.波特(Christopher Potter),以生花妙筆解析我們所稱宇宙的意義,他講述無物如何生有物,有物有如何孕育出萬物。萬物和無形的有形寫照是什麼樣子,當科學描述一件由事物生成的實相,這時他是在做什麼,無物和萬物之間,就是我們棲身的處所。有史以來第一遭,從夸克到超星系團,從爛泥到智人,本書一舉鋪陳宇宙的完整生命史。宇宙一度是完全對稱的,如今已經走過一百三十七億年的歷史,氣體雲物交織出我們現今宇宙發現的一切繁複構造:繁複層級的星辰或者哺乳類的腦子。波特以風趣筆調陳述科學的歷史和哲學,他還闡明,科學一次次把人類在宇宙間的首要地位拿掉,然而宇宙的反應,卻又是把我們擺回那個核心的位置。波特秉持智慧,胸懷好奇橫越宇宙,從他孕育之初來到最後的終點,還一路探索下去。

 《一本就通宇宙史》不僅是專為詩人寫的物理學,也可能是空前最接近詩歌或音樂的科學著述。波特以簡練優美的文章,寫出通俗易解的創新著作,這本物裡著述得以帶領我們穿梭時空,對所有遇上的奇特事物感到驚嘆,也能為科學論述編灑詩句更增滋味,這是一劑對抗存在暈眩的解藥,幫我們在無止境的宇宙尋得立足點,也是本令人驚豔的傑作,透過當今最先端科學眼界來省視宇宙,探究人和宇宙的關係,幫助讀者在無邊無界的寰宇尋得一席之地。

    《一本就通宇宙史》雖屬一本科普書,但就在最後一章「最後歸宿」,刻畫出科學的究盡也許可能是一種虛相,表述以科學理解萬物的物質世界中,其實我們仍生活在一種混沌狀態,也許很多質物依然屬於「測不準」的範疇內,尤有甚者,也許這一切的外在實(虛?)相,是本於我們意識所成,而有意識這樣的意念存在,才塑造了宇宙各物的「相」,或許,萬物的生成有其意義但卻沒有「意識」,但回過頭來說,不就是人們的意識造成了物質的意義,否則,沒有人類存在的宇宙,各式萬物依其「該運行」之軌道運行,又何來意義之表現呢。

  「可有勇氣,擾亂這宇宙?」是詩人艾略特在詩〈普魯弗洛克的情歌所言〉,我們可有勇氣,來檢視這個寰宇,一想到要使用科學的方法來觀想這個宇宙,就不禁讓人感到恐懼和焦慮阿,有些時候哲學性的思考,會讓我們沉澱在浩瀚宇宙的無垠空間裡,想要一個一個、一項一項的來研究他,似乎是個艱困的任務,從最小的長度、空間、時間,一直放大到最大最龐大的長度或空間、時間等,其中的的過程僅僅讓人被感述目驚心而已,我們會有如此的膽識、決心和毅力,來研究探就宇宙生成的奧秘嗎,我想,擁有這樣興趣的人應該是寥寥無幾,但像本文的作者克里斯多夫.波特(Christopher Potter),應當就是那極為少數的人其中之一,實屬難得,因為本書的諸多科普內容,搞不好連一般的理工學者也不盡然知道,當然,理工科內也是分門別類許多種,當然不可拿來於此批奪,但就本書的實質內容而言,真的是一種科學與詩意的交會,有種理性與感性的交融之美呢。

  「這無限空間的永恆沉寂,讓我感到驚恐」是布萊茲.巴斯卡所說,瞬間也是永恆,永恆也是瞬間,在這瞬間的時刻,有時候會讓人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有時候,和一個自己深愛的人靜靜地度過,會覺得時間過的好快,好像就是一瞬間而已,反之,若是跟自己所不喜歡的人共度,則會有一世紀那麼漫長的感覺。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彼此投緣的話,講再多的話,共度再多的時間,似乎都會嫌不夠呢。這種感覺在我有過談戀愛前從來不曾有,有過愛情經驗後,才能深深體會到這種個中滋味,既甜蜜又酸酸的,然而有時候也會帶點苦味,帶點辣味兒,愛情酸甜苦辣,也好像人生體驗的每一瞬間,都是當下。記得高中地理老師給我們的一句忠告就是,「活在當下」,認真且精彩地活在現在這個時刻吧,既然要考試就認命地活在這個瞬間吧,撐過了就是你的。

  普羅泰戈拉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是測知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測知不存在的萬物不存在的尺度」,測量萬物的尺度,不是個容易的工作,某種程度而言,他會趨於無窮大,也會走向無盡小。但事實上人在這個宇宙的定性,是相對的,相對於一顆籃球、一粒雞蛋或者米粒而言,我們是巨大的,然而相對於一棵大樹、一朵雲彩或一棟建築物以觀,我們是渺小的。空間的度量衡,是我們所訂定,時間的歸納與整合,也是人類的產物,均不見「時間」這個東西,他不是物質,他甚至成為了一種「感覺」,看不著、摸不到是他的特性,於是乎我們人類使用了計時器來記錄它。長度的計量也是,並非沒有一個東西生來就是當做所謂的標準度量衡,也是我們人類所訂定的規則,我們可能訂定中指到大拇指的長度為一吋,也搞不好將一吋定義為我們手臂的長度,所有的東西都是相對而生,一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四象則生八卦,如此生生不息、瓜瓞綿延,也是人類賴以為生存的優勢和長處。

  卡爾.榮格說過:「在所謂的原始人類的心目中:時空的本相似乎有點飄忽不定,唯有動用測量的觀點才能讓他變得穩固」,在野蠻原始人的感受當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時間」概念,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漸漸地注意到了太陽的升起與降落,月亮的高掛與消逝,星群的顯現和消失,他們開始注意到了斑駁的頭髮、起皺的皮膚、泛濁的眼珠子或者是搖搖欲墜的牙齒,以上種種的出現,讓他們開始感受到,我的「時間」並不是永恆的,他是會流逝的,開始用流沙來計算,開始用年曆日曆來計算,這樣還不足夠,也開始用了時辰來計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還是不夠,接著繼續用二十四小時的計位法,時裡面再區分「分」,分內繼續區分「秒」,如此一來大功告成了,但是我們人類也開始過著,追著時間跑的競賽遊戲。時空的真實面相本來就有點模糊,帶點清楚又不太清楚的感覺,有點黏又不太黏的想像,也許也是一種「享像」或「想象」,讓我們難以猜透他的心思呢。

  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說過:「諸神起初並沒有把所有事物顯現給凡人知道,他們是歷經歲月致力求知,這才得出更多發現。」,知識並非平白無故的出現在那兒,他是等待我們去發掘,每件事情都有他的意義存在,端看我們是否能夠領會體悟,也許發現若干的自然界奧秘,會讓我們覺得離上帝又更近了一步,或是當我們發現心的花樣兒,也會感覺「世界真奇妙」,但深切地去思詂,會發現,這是不是上帝在跟我們開玩笑,喔不,應該說是跟我們玩遊戲,就像是玩找寶藏的遊戲一樣,上帝把許多自然界的瑰寶,藏在各處等待我們去挖掘和發現,所以我們發現了DNA遺傳基因編碼,所以我們發現了深海大怪獸,所以我們去探勘宇宙,去遨遊天際、遊樂寰宇,也所以我們發現了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雪怪、大腳怪、尼斯湖水怪或者是大白鯨這種「巨獸」,會不會他們其實都是上帝的寵物,派來和我們人類作伴玩樂的呢,呵!

  英國兒童心理治療師亞當.菲利浦斯曾言,「我們的好奇心靠漸淡漸遠的視野來維繫」,有點距離感,又不是那麼的有距離感,挖,這種感覺好像曾經有,那就是在愛情中的「曖昧期」,若即若離的感覺,最讓雙方不論同性或異性最感糾結了。所以有些事情,無需也不要把他看得太認真,最好都是處在一種朦朧的感覺,不遠也不近的距離,是最美好的,不近也不遠的距離,也比較會珍惜彼此,才會有「新鮮感」,有新鮮感才伴隨而來著好奇心,有著好奇心才有相當的樂趣,雖然好奇心常常殺死一隻貓,但也許在流浪貓有點泛濫的情況下,多點好奇心也是個可以選擇的選擇?否則,人生苦短,理應當及時行樂,好好把握人生每一刻的快樂才是。

 《魔山》作者,托瑪斯.曼在該本著作說,不過一旦遇上原子「實在很小,結果就不再很小」的說法,你的比例感就完全沒了,因為「不再很小」就相當於「巨大」;而且向原子踏出的最後一步,毫不誇張就是決定性的一步。因為分割到最後的那一剎那,物質的微型化做到最後,突然之間整個宇宙也開啟了。從最小要延伸至很大,從很大要微縮到最小,君不見聖鬥士星矢有所謂自己的「小宇宙」嗎?這個小宇宙想必就是內心那種「心靈的力量」,所迸發出的一種力道吧。核動力也是藉由原子的破壞,產生的力量來運作核能發電,所以小東西或許實在是不容小覷之,而龐然大物也不盡然全非可取,正所謂數大便是美,東西井然有序地排列,也是一種乾淨、整潔與舒適,這似乎也是一種可行的生活態度呢。就讓我們一起共同來力行之吧!

  踢石頭吧,山姆.約翰遜,踢斷你的骨頭:可是,石頭本來就是陰沉的、陰沉的。理查.威爾伯在詩著《知識論》中所寫。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擁有了某些的知識,卻反而可能是阻礙我們想像的絆腳石,然而兩者又是相生相成,互為表裏,有時候想像出來的產物,是一種知識,而具有某些知識,我們也才能想像。如同愛因斯坦幫我們想像出E=MC平方,但他若沒有基礎的物理或數學等科學知識,又如何能想像出這等偉大的方程式呢,所以,牛頓自己也承認,許多的貢獻和成就,其實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得而成,此話真是一語道破科學(無論何種領域)的「研究方法」,沒錯,許許多多的科學成就,就是在前人的成就上所促而成,知識果真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得以帶我們過著痛快人生的力量,也是讓我們人生更為豐富而有滋味的內容物阿。

  「在馬蓋特的沙灘上,我能聯結起空無和空無」,托瑪斯.艾略特在詩《荒原》中所寫,空無阿空無,虛無阿虛無,空虛阿空虛,這些感受似乎特別縈繞在詩人或是哲學家的周遭中,散發出如此的詩情畫意的味道,我連結此到此,然而全部卻都是一種虛無飄渺之物,彷彿一切事物都不再有意義了,房子、車子或金錢,一切都是「空空空」,朝向佛門之路,讓我們得以遁入空門了。但,我以為那是一種心境的選擇,是一種頂上天空的選擇,我選擇了恬淡視之,空空空,反面來看,才有空間可以填滿在填滿,不是嗎?

  《約伯記》第三十八章第四節寫道,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後,你在哪裡呢?上帝創造大地或宇宙萬物的時候,我們在哪裡,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不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呢,還是經由猿人、原人,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交響曲中,燒殺擄掠地「演化」而來的呢,我們的父若是上帝,那何人又是我們的「母」呢,「人母」究竟存在否,會不會難到就是失樂園裡的夏娃,若有夏娃,我們的亞當又在何處,夏娃不是亞當的肋骨變成的嗎,還是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帝的遊戲,都是上帝在跟我們說故事呢? 

  約翰.巴羅說道,宇宙有種奇特屬性,會讓生物覺得他的反常屬性對生命存續不講情面,然而那些屬性其實都是生命存續的要件。「生」與「死」,可說是宇宙最奇妙的屬性了,有生必有死,環環相扣、互為表裏,然而生固然讓人高興,死亡也不必盡然悲哀,死亡也許是一種重生的開始,邁向死亡或許也等於是走向重生,而重生後似乎也是在邁向死亡,生生死死,似乎都是個遊戲而已。泰德.休斯在Tales from Ovid說道,現在我準備好了,可以談談形體是怎麼樣改變成其他形體。拿破崙也曾說過,「我是個祖先」。是的,我會是個某個人類的組先,好吧除非我不生兒育女,但至少我可能會是個祖先,他們身上會流傳所謂我的血液,而我的血液中存有若干我的小宇宙意志,他會繼承我的意志一直走下去,我的子子孫孫存有我的意識,如此一來,就脫離了生與死,一言以蔽之,「我」這個意識體搞不好會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瓜瓞綿延、絡繹不絕呢。

    時間與三度空間,構成了我們所知的「四維世界」(可不是四維八德),XYZ座標加上時間軸象,似乎形成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但愛因斯坦在臨終前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差別,不過就是種頑強執著的假象,對!就是全部都是假象,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許就是說,時間沒有所謂流逝與否的差別,光陰如箭或歲月如梭,其實是種表觀的存在假象,一瞬間可以代表著「永恆」,也可以是「全世界」,然而若掉入哲學性的思考的話,似乎讓我們身處的物質外在世界顯得毫無實益可言,但也許其實我們可以掌握的本來就不多,或者又說可以唯一確定的「確定性」真面目就是死亡而已。

     「我心悸動影寂寥」,活著就是存乎那一口氣,感受著我們自身的呼吸瞬間,也許宇宙充滿意義,而且毫無目的,然而那並不重要,因為,活著本身就具有意義,而也是目的。自然萬物界順其自然地運行,而我們就只要繼續活著、生存著便以足夠,不需要也無庸以過度的理智來看待一切,在混沌理論的蝴蝶翩翩飛舞之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也沒有什麼事情不出「黑天鵝」之射程範圍,世間萬物有始有終,然而何謂「始」,而何又謂「終」呢?宇宙畢竟不只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個機器,他就是存乎在那裡,抑或,存乎在我們的「心」中?

帶著希羅多德去旅行


   History ,在希臘文的意思比較接近「追根究柢」或「研究考察」,而希羅多德﹤歷史﹥此書,則比較貼近上述意旨所呈現的概念,作者瑞薩德,是波蘭的一位通訊社記者,出於自身意願和工作時空的安排,他早期得以到一般大報社記者想都不會想去的地方作實地記錄和訪視,有非洲、印度、中國和西亞區域等地,這種半旅行半工作的遊記,他帶在身邊聊以解憂的精神食品,就是古希臘人希羅多德的名著-歷史。

  卡普欽斯基,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波蘭東部的平斯克,在波蘭首都的華沙受教育,二十三歲那年首度離開波蘭,派駐印度,他的第一本著作《波蘭內地》是波蘭「前線」的短篇故事集,之後卡氏即遊遍第三世界各國,如他在某次受訪時所說的,那都是在累積日後成書的經驗,有根據一段走訪俄羅斯在伊斯蘭統治時期之遺蹟的經歷,隨後的書則分別有論述非洲、拉丁美洲和南非。《帝王》是他第一本被翻譯成英文的著作,寫的是衣索匹亞末代皇帝海爾的晚年,後來更被英國作家強納森改編為劇本,其他英譯作品包括描述安哥拉的《生命另一天》,以及根據伊朗革命寫就的《王中之王》,另一部作品《足球戰爭》,則是他身為波蘭新聞通訊社唯一駐外記者期間,親眼見證第三世界漸次浮現的紀錄。

  卡氏曾是一個波蘭共黨政權的駐外記者,隨身攜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隨興所欲的隨處閱讀,與他到過的地區,像是中東非、北非、西南亞等地做現場比對,並以重建現場的虛擬想像,把現場拉回兩三千年前,根據希羅多德的劇本,還原當時的種種場景,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波斯與希臘諸邦之間的浴血苦戰。作者一再地詳述兩千五百年前記述歷史的困難,數十卷的紙沙草紙如何得來,要有經人的記憶力來記下紛雜的傳說,更需過人的體力才能支撐在廣袤地區間不斷地行走。但是,什麼動機要他做這麼艱苦的工作?,既沒版稅,也不為了進大學教書,更不為了聲名財富......,原來他要後人記得為什麼國家間會發生戰爭,為什麼有的國家強大,有的覆滅,都是些什麼原因造成的。現今看來,都是充滿洞悉的前瞻智慧。作者在一九五零年代曾在中國、印度待過一段時間,雖然語言不通,但常能一針見血,像是他直接批評長城的建造,認為是全民精力和時間的巨大浪費,說他不理性,勞而無益,除了浪費精力,還因為他反映出了人類的軟弱、精神偏差,反映出一個可怕的錯誤,證明了中國民族的過去,缺乏溝通和協調的能力,無法相互聯合起來將數量龐大的人民和智慧做出最好的運用。只要人們內心永懷長城的象徵,矢志擁載長城強所加於人們的外惡內善,就可說是一種守勢的長城了。

      作者他旅途上的伴侶,就是一部希羅多德(Herodotus)的著作,這是他當記者後,第一個上司送他的禮物。無論這位年輕記者,身在中國、波蘭、伊朗或剛果,被尊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幫助了他瞭解種種大事件,幫助了他在看似平凡無奇處發掘故事。希羅多德偉大的先行者精神(高度重視人間俗世、並具有西方色彩),不斷刺激卡普欽斯基的胃口,使他渴望看見更寬廣而多樣的世界;對於欲踏上那段歷史彌新的旅程的讀者,此種精神也使希羅多德成為不可或缺的伴侶。

  卡普欽斯基是個十分迷人的導遊,他具有無窮的毅力,洗鍊的文筆,童心未泯的好奇,以及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所擁有的文化修養。日後,我們的子子孫孫,若想研究二十世紀後半期人類種種殘酷的暴行,......他們應當閱讀卡普欽斯基的作品。卡普欽斯基的報導作品往往能寫出人性面,此種功力少有人能及,就算去了極為偏僻荒涼之地,如西伯利亞、遠東、或中亞的某些地方,他也能傳達出當地人的真實感受。卡普欽斯基是個不同凡享的天才記者,他總是先從表面著手,運用他不凡的詩意、反諷與悖論的天賦,然後寫到事物的骨子裡,他像是深入了鯨魚的肚腸,來描寫鯨魚這龐然大物。這位作家總是親眼去感受,用心去思考,他腦海裡所浮現、徘徊的那些令人縈繞於心的超寫實景象,實屬詩人心靈,但奇特的因緣際會,使這位詩人成為一位特派記者。

  越過自身經驗的邊境,就是「世界」,卡普欽斯基的世界是由自身親身經驗所感受而得,是具有體驗性質的經驗,所有的記憶均存在於當下,過往的當下則成為了歷史,歷史宛若一部故紙舊籍,因乏人問津,終至腐朽。我們無事可做,只能拖長記憶的絲線,偶爾拭拭這書身之上堆積著的灰塵。在卡普欽斯基活躍的年代,戰地記者或深入危機地區的記者是非常稀有的品種,通常那些地方就只有幾個人,一個美國記者、一個俄國記者、一個法國記者,另外就是卡普欽斯基,然而,其他記者有大通訊社當做靠山,可以出入大飯店,採訪時身邊跟著翻譯,卡普欽斯基算算口袋裡不怎麼傲人的波幣,通常就只能選擇小旅館和跳蚤一起歇腳,然後想辦法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自己一個人慢慢施展神通。

  卡氏是波蘭通訊社派在第三世界巡迴的唯一記者,他到過印度、阿富汗、中國、拉丁美洲及非洲,認識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領袖,包括了古巴的格瓦拉,以及烏干達的阿敏。非洲尤其是他的最愛,他不斷回到非洲,報導那裡二十七次的革命和政變,好幾次自己還身陷困境。

  在艱困的採訪環境當中,他練就一套「兩本筆記」的特殊技巧,一本是應通訊社要求的簡短標準通訊稿,另一本則是紀錄採訪過程更為細緻的觀察和體會,這些材料從七零年代開始,逐漸成為他一本又一本暢銷著作的內容,包括觀察安哥拉內戰葡萄牙人殖民社區潰退的《生命的另一天》,描寫伊索匹亞國王賽拉西宮廷衰敗故事的《帝王》,紀錄伊朗最後國王巴達維被推翻過程的《王中之王》,有關美洲地緣政治的《足球戰爭》,以及敘述蘇聯瓦解的《帝國》等。《帶著希羅多德去旅行》則是卡普欽斯基去世前最後出的一本書。這本書充滿對青年記者卡普欽斯基的回憶,以及他與古希臘歷史家西羅多德亦步亦趨的心靈之旅。

  希羅多德所寫的《歷史》一書,是卡普欽斯基五零年代中期還在青年旗報工作時,第一次跨越邊境前往印度採訪前,女總編輯送給他在路上看的一本書。自此卡氏與希羅多德幾乎則是形影不離,即使隨時處在沒有盤纏的狀態下,卡普欽斯基依然神遊在與希羅多德的歷史故事裡,依此來對照,並且解釋他正在報導的現今世界,這種古今神遊交會的關係是如此的特別與親密,以至於卡普欽斯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還要出一本書來對此做個交代。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在西元前四八四年左右,生於小亞細亞的哈利卡納述司,是波斯統治下的子民。非常年輕時,希羅多德就在好奇心與探索欲望的趨使之下開始出外旅行,除了小亞細亞之外,他的足跡遍及歐洲希臘、愛琴海主要島嶼、當時的波斯首都蘇莎、巴比倫,乃至於黑海西岸。他還沿著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走廊去到埃及,保守估計他所旅行過的地方大概是三十一個經度以及二十四個緯度所涵蓋的地區,他每到一個地方都仔細地蒐集資料、實地查訪,紀錄所有相關的細節,心中始終清楚,這些工作都是為了要書寫一個偉大歷史的架構在做準備。卡普欽斯基層說,希羅多德旅行時所做的田野調查,正是一個現代記者採訪時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夫。

  希羅多德所描寫的歷史,是希臘與波斯之間的征戰,可是他花了很大的心力在介紹這戰爭的起源,希臘與波斯各自的祖先與相關部族的發展,所以有訴說不完的故事。希羅多德使用極富影像效果的鮮活筆調去敘述各個故事的場景,主角人物的個性還有他們戲劇性的動作等。故事裡多的是各地的奇風異俗,又佈滿人性的幽微和隱喻,這的確是漂泊流浪者旅途上最佳的伴侶了。有趣的是卡普欽斯基在希羅多德做歷史研究方法上學習到他所謂的「報導文學」技巧,這種方法特別重視個人與個人直接接觸所傳達的訊息,這種方法也設法在所發生的事件之外,去捕捉圍繞在四周的氛圍。報紙常常企圖只用幾百字報導一個事件,但是當天的氣候,街道的氣氛,人們的感覺,小鎮的流言,空氣散發出的味道,這些數不盡的元素,卻都是這些事件組成的每個份子。為了醞釀更高的文學性,卡普欽斯基甚至有時候也會放棄採訪時的筆記,純粹使用記憶和想像來撰寫他的報導。這時候的卡普欽斯基已經又冒著風險,跨出新聞專業領域的「邊界」了,事實上也因此有批評者認為他的報導耽溺於文學性而損及報導的真實性。

  儘管如此,卡普欽斯基已經蓋棺認定。卡普欽斯基於兩千零七年逝世時,全世界重要主流媒體均紛紛以顯著篇幅報導他的死訊,很少有記者能夠享有這份殊榮,《紐約時報》標題說他是能夠寫作「閃亮諷諭及新聞的波蘭作家」,《法蘭克福廣訊報》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希羅多德」,而《明鏡周刊》則更直接地讚揚他是「全世界最好的記者」。

  一九五零年代的波蘭在共黨鐵幕下,彷彿與世隔絕,而初出茅廬的報社記者卡普欽斯基,卻對國境外的世界滿懷憧憬,夢想有那麼一天得以「跨越邊境」,在偶然的機緣下,他的夢想成真了,他被派往印度採訪,出國前,他收到的《歷史》此書,卻成為了他旅途的良伴,而希羅多德更成為了他一生中的良師益友,啟發他對事物敏銳的觀察。本書雖然是作者晚年最後的遺作,講述的卻是他年輕時,「帶著希羅多德」走訪世界各地的經歷,作者在回憶當年的情景時,不時穿插希羅多德描述的奇聞軼事與歷史事件,讓我們時而被他敘述的異國見聞所吸引,時而對希羅多德筆下的風土民情嘖嘖稱奇,時而因作者在異鄉的窘態莞爾一笑,時而又為兩千多年前慘烈的戰爭唏噓不已。在古今交錯的時空中,我們同時見證了兩位大師的文字魅力,他們或許各自陳述,或互相呼應,最後我們在字裡行間,彷彿可以看到他們兩位合而為一,共同為了各自的時代,留下了一頁鮮明的史蹟。

  在異地旅遊及撰寫報導之際,他總是閱讀著﹤歷史﹥一書,對照著書中的場景,波希戰爭、大流士出征或是毛澤東的百花齊放,比對著現代(至少瑞薩德當代)的新穎及蛻變,總是興起一股歷史與我同在之感,然而對比當下的政治情勢,卻是有種歷史又再重演之嘆,政客權力鬥爭的爾虞我詐,經濟的起伏跌落,人性的貪婪嗔癡,無一不在他的故事(history)中早已呈現,所有的歷史,只是過去的當下,而未來,原來不過是另一個今天,2500年前的古希臘哲者希羅多德,藉由撰記著他那好奇心驅使的旅遊過往,留下了伏藏在各個充滿哲味的故事,娓娓地告訴了我們一些智者之言,過去發生的現在還是會發生,現在發生的將來一定會再發生。

  帝國往往在其巔峰的時期擴張太快、太大,以至於資源耗竭而亡,希羅多德早在於西元前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總結出人們會因為汲汲於奪取、征服、佔有、支配,而終於耗弱,波斯的居魯士和大流士,都莫不如此。《歷史》一書比起我國的《史記》更見廣闊,甚至鉅細靡遺地記錄不同種族的生活細節,從該書作者也可發現,希臘文明的根源來自北非和埃及。其實在一九九零年代,美國史學者從考古中業已證實希臘文明是北非人所創造,卻引來歐洲白人主義中心者的無情撻伐,然而早在西元兩千五百年前的希羅多德,早就提到了此事了。

  作者認為希羅多德心目中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是一個活生生、律動不停的組織,沒有什麼永恆不變或者是確定不移的,這組織會不停地變化、突變,並產生新的關係和脈絡,所以,作者很大膽地做出人類「第一個體認到世界多元性的人,是希羅多德」的斷語。對比於當代世界,希羅多德筆下的人性種種愚蠢,至今依然主宰人類的行為,舉凡政治(備後均是謊言與骯髒),平民的生活(殘酷、貧窮與絕望),東西方的數千年大對抗,歷史無不再三重演,本書作者從希羅多德那兒領略到,人類的「地方偏狹主義」,是所有醜陋行為的萬惡淵藪阿。作者很用心地爬梳《歷史》這本古籍,並參照今天的形勢說明當時的狀況,沒有權力和文化論述的偏見,也不存在著所有歷史均是現代史的疑問,其實希羅多德本身是一位希臘人,但他寫出來的《歷史》一書卻非存有希臘中心主義,這倒是給我們這些非歐洲人的亞洲民族,得以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觀照。

  帶著希羅多德此書隨著異地而讀,卡普欽斯基彷彿就是擁有了希羅多德這位古智者當作伴侶,是伴侶嗎?與其說是伴侶,反而像是每當卡普欽斯基打開﹤歷史﹥的扉頁,希羅多德就從希臘中走了出來,向卡氏看了一眼,用帶點低沉穩重的嗓音說著,聽著,孩子,我今天要告訴妳的是這個故事...;隨著工作地點的不同,希羅多德就像是瑞薩德的忠實講者,闡述他的旅遊紀實與所聞歷史,也描繪了距離卡氏達兩千五百年前的那個故事,喔不,是他的故事(history)。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曾說,我們所有人都是朝聖者,各在不同的道路上朝向同一個目的地艱辛地前進,對瑞薩德而言,記者的工作並未讓他感到乏味或苦悶,相反地將自己融入造訪地的生活異態,並切實地呼吸那裡的空氣,是多麼地真實不虛,也是多麼地寫露無偽,而卡氏也儼然成了一位當世的朝聖實踐者,只是在這條通往紀實與充滿著好奇心的目的地上,他不是一個人走著,他帶著希羅多德,去旅行。

逐漸邁向遠方-老年之書_思我生命之旅


  老年之漫漫長路,就像死亡一樣地是長路漫漫,卻也是孤單一個人,當然,沒有一個人會想要變老、變醜,更不會有人希望自己是痛苦寂寞地死去,然而,這條「康莊大道」之路,卻是大部分每個人都必須要走的一段路,而且,她很寂寞,也很無情。
     既然早晚都是要面對的,我們人類其實可以坦然地來面對,例如,看向他的一些優點,像是,老化了之後許許多多的欲望會趨於平淡,像是胃腸等消化器官會逐漸地變差變不好,所以呢,對於美食誘惑力的食慾則直線下降,視力以及聽力呢,會漸漸有雜訊、矇矓而且模糊,這樣一來,似乎也可以減少了過度的視聽娛樂、休閒,性器官和生殖等器官也會逐漸地衰敗、頹竭,不必要且耗費精力、體力的性慾更是會消失殆盡到無影無蹤,種種以上所述的過度慾望和各種能力的下降,似乎也讓我們人類,少了可以胡亂「作怪」的空間,難得人生糊塗可以樂得輕鬆,倒也不必要如此強求和固執,反而,年輕的時候欲望滿載,見獵心喜什麼都想要嚐鮮,記得一位警察大學的教官說過,人生早期的時候都是不停地轉動的「加」法,加加加,舉凡學歷、經歷、身高、體重、金錢、異性、車子、房子和各種所有物質財產等,都是一連串不停的增加再增加,然而,在逐漸邁向晚期之後的人生,卻是在逐漸在「減少」,為了身體好,逐漸地減少各種活動慾望、物質享受,減少了許多的縱慾享樂,也減少了許多年輕氣盛的喜好與喜愛,更是減少了許許多多的憂愁和不安,但好像也漸漸地減少了站在人生舞台,那輝煌展現自我的黃金時光。
  當然,不是這樣子的,當我們是個嬰孩之際,這是個令人振奮的啟端,也是個有待我們揮霍的鑽石舞台,而老年時期雖接在人生時光之末段,她理所當然的也是個展現舞台,是一個我們可以擁有光彩謝幕橋段的舞台,亦是一個我們可以下台一鞠躬下的漂漂亮亮的舞台,理所當然也想當然爾,他也可以是精精彩彩、輝輝煌煌,他也可以是轟轟烈烈、閃耀奪目的,更可以對於社會有所助益與貢獻,對於自己的獨處時光,也是一個可以回歸自我表述的時刻了,可以的,可以真正地做我自己的「黃金時期」,我們可以扮演任性、自私的角色,此時的老人們大可以從挑大梁的舞台角色褪位了下來,從容自在地扮演著,那個自己一直盼望著、希冀著扮演的小小角色,也許那個偏僻而遠方躲在角落的小小小丑角,才是那位我們真正的「自己」。
     正如本書封面所言:「我們的高齡化社會,正在描繪一幅耳目一新的人生地圖」,以臺灣而例,隨著人口紅例的減少,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的人口則越來越多,新生兒出生人數也大幅度地下滑,現在的年輕家庭因恐懼經濟負擔而不敢生小孩子,結果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年輕人負擔越來越大,但消費的人口則越來越少,經濟發展不僅停滯,甚至倒退,臺灣現在面臨到稅收比不上支出,則開始從退休金、稅收等等開刀下手,希望拿回更多的收入,但面臨到的消費稅入不足,則是個隱憂,哦不,是個「明顯」的明憂,隨著老齡人口比例逐年逐漸地大幅上升,全民健康保險漏洞將會越來越大,國家要補的金錢缺口,也會呈現無可預期的巨大,三大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軍人撫恤基金及勞工人員退休保險基金,因著退休人員也會巨幅地增加,這些三大退撫基金也將會有超乎預期的支出,國家是否會破產,也許不會,會勉持住,但無可厚非的,我們身為公務人員亦應有相關的危機意識,銓敘部已經著手修法(民國10165日),將來公務人員退休金僅能領至在職薪資的八成,三、五年後,難保不會再修改上限,改至七、六成,甚至五成,甚或十幾、二十年後沒有所謂的月退金了,只有一筆退的退休金,而且金額只會越來越往下修,越來越少、條件越來越惡劣,對國家而言雖然這是必要之善,但對於擔任公職人員的我們,則是必要之惡。
  然而,這是臺灣所將面臨的世界末日,老年人口大量的增加,青壯年人口則大量的下降,新生兒更是折半再折半的持續往下,臺灣以後因應青壯年消費的產業將會逐漸沒落(如教育業、幼保業、托護業、尿布奶瓶等等),許多夕陽工業、產業也會逐漸淘汰、關廠,失業率以及失業人口亦會劇烈地上升,就我們父母那代來看,願意負擔所生的小孩子約介於2位至3位,然而,到了我們年輕這代來看(民國七十年次以後),大家所願意生的小朋友負擔,居然演變成0位至1位,這真是對於臺灣而言是個極度危險的徵兆,政府難道沒有正視到嗎,有的,但他們政策從現在角度而言,是極端失敗的,而且,在台灣經濟發展的戰後嬰兒期,享受過最好輝煌時光那時期的人們(3040年次以後),是人口數量最多也最龐大的,也就是,在過了若干年後他們也即將邁入老年人口的標準(65歲以上),他們所領取的退休金,本該是由670年次的青壯年人口來負擔,卻因為房價、物價等等通貨膨脹、所得分配不均、財團利益把持政治等因素,導致年輕一代的臺灣人,不敢過度消費,也產生了薪資停滯十多年甚至倒退走的可悲現象,種種可得看見的極端惡性循環,亦在在地證明了房地產根本不是經濟的領頭羊,而是讓百業蕭條的禍首元凶。中華民國,在未來時代即將面臨的,恐怕不只是日本泱泱大國所會面對的「失落的十年」,被國際社會所排擠、排斥的臺灣,會面對的嚴苛處境,將會是失落的二、三十年,我們已經被韓國(南韓)所遠遠超越,舉凡各項電子、科技產業,均被有堅毅民族性子的韓國人們所打趴,連他們的車尾燈都看不見了,韓國國內已經好久好久不再討論臺灣對她們的威脅競爭力了,這個國家甚至已經放話,要在西元2050年,全國的GDP要一舉超越日本,而老人化人類居住的臺灣呢,可能在某些城市(中南部)都陸陸續續會變成鬼城(雲林、嘉義、花蓮、臺東、屏東),都將會是老人群居住的無聲、無氣息之地,大家現在越來越不敢生小孩子,人口移民政策朝令夕改,完全毫無長遠之規畫可資依循,中華民國即將面對到的,除了國際社會限實的無情打壓以外,還會有內部因為政治、商業惡鬥而產生的「內憂」,在內憂外患的雙雙夾擊之下,未來臺灣顛坡之路是長路漫漫啊,在我們這代,一定、鐵定會看到中華民國的衰敗沒落,會看到泰國、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等等我們原本不看在眼裡的東南亞國家,他們會有像以前臺灣經濟起飛的大幅興盛和崛起,反觀我國,則可能會走向菲律賓的衰敗、頹喪之路,內部政治動盪、經濟蕭條、政治腐敗且人民生活水準低落和治安欠佳,越來越多的臺灣子弟兵們,將要到韓國、中國或是香港等國家,充當我們這代想都沒想過的「台勞」,未來的中華民國,會是令人失望、甚至絕望的超級M型化中華民國了。  
  我們該怎麼做,又如何去做呢,似乎現階段已經沒有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了,臺灣內部產業得以轉型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西元2000年至2010年),而我們就是在這十年間,被原本在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幾乎倒地,經濟衰敗嚴重到要向IMF(國際貨幣基金)借錢來紓困,甚至狀況慘烈到已經被我們說要滅國的南韓,在這十年被她一舉給超越了,因為她們愛國的民族性,舉國民眾不論有錢沒錢,都把家裡的金飾銀飾拿來捐獻給國家解危,團結一致、同船共渡的合作之心讓她們撐了下來,時到今日,她們到現在仍然會以那段期間,開口向國際貨幣基金借錢紓困這個行為引以為恥,果真是一個知恥近乎勇擁有強韌民族性的國家阿,反觀我國,在SARS可說是國家危難期間,「可貴的」民族性在此之際展露無疑,臺北市區民眾有錢的趕著移民、有能力的不出力也落跑躲了起來,在那段期間經過統計居然是臺灣移民潮最瘋狂的時刻,由此可見一般,臺灣人貪生怕死、好勇好鬥、貪取小利且一盤散沙不團結的民族性,在60幾年前日本殖民統治我們國家的時候,她們都說的對極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還是學不會,時往未來以觀,我們中華民國則即將要自食惡果、自尋困獸之路了。
  這是中華民國的老年之路,走向衰敗的旅程,雖然令人難過與不捨,但卻是個現實到不能再自己的事實了,德國詩人里爾克曾經說過,「生」與「死」都是我們獲得的大禮,但多數人都只是打她們旁邊走過,不去打開這禮物。我想臺灣的衰敗與落沒,也可以說是一種「死」,而從前經濟發展的「興盛」,也可以說是一曲「生之歌」,這條國家人生的賽跑是固定的,只有單一條路徑,而這條路只能跑一趟,國家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分配著恰如其分的特質。
  十年磨一劍,等待崛起和興盛的良時吉辰來到,這是韓國她們的寫照,她們做到了,用了十年的歲月與時光,漸進式地來逐漸地超越我國,令人措手不及阿,「漸」字一字實在了得,她讓人無法感受到,她使人過得沒有知覺,然而就在我們以為不知不覺的時候,發現到她的蹤影了,等到她被人發現之際,卻已經是站在曠野中的高岡上,噘著嘴低著頭在俯瞰我們了,我們是真的被韓國給擊敗了,她很厲害。本書老年之書,的確是一趟思我生命之旅,我認真地以為,一個國家的衰頹史,也是可以擁有一個問自己「我在哪裡」的深層性思考,我在哪裡、在何處,又該往何方去,就如同一個國家,她的定位與定性又是如何,我在國家裡的角色亦為何,扮演的又是如何,又該如何地去稱職扮演,一在一在的一「再」,都讓我深陷深處思考的無限迴圈當中,同樣地,思考至此,身為公僕亦稱為公職人員的我們,既然身為公務人員,理當對於「公共事務」有所付出以及貢獻,若以此方向做為我們的公職生涯之上位指南,我們又應當如何去做呢,或者說,又該怎麼去做呢,這是個問題。
  老年阿老年,大夥兒也許都不想去親近或接近你,然而大家心裡明明就深切地明白,總有一天一定會遇見你,因為這是多麼自然、純粹的事情阿,這也讓人實在無法拒絕,而且,有生起就有死亡,即使到了傳說中的不老或是不死之鄉,人生漫漫地經過數十載,我們也會想畫下一個句點的,因為也想休息了,人生不盡然全是「衝衝衝」或是「加加加」,她應該如同一篇文章相同,一首曲子一樣,有逗點也有句點,有前奏也會有尾曲,既然有中間的停頓就會有結束,曲終就會人散,因為有了結束才會有開始,而這是萬物亙古不變的道理,也是讓生命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自然之道。焦慮和良知是一對馬力十足的發電機,我們對於老年即將來到時的焦慮,促使我們提早做出了許多的準備,保養我們的身體,也許不用練到,每天搬一頭小牛上山,但維持身體的康健與身型是必需的,此外,提高我們的智慧更是重要,依傍老年之時,除了肉體的物質糧食外,心靈的糧食則需倚靠智慧來汲取,前者滿足我們生存的需要,後者則是我們生命的必需。
  邁向老人之路,要使人們願意且自然地去接受它,實屬不易,因著每個人生命、身體的開始褪色、退化,有些人身器官也開始老化不中用了,對於內心自信的打擊和摧殘,實非我們得以想像與可以接受,再者,他們年輕人對於投向老者的異樣眼光,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但似乎也可以漸漸地感受出來,從一個簡單的經驗以觀,假使如果我們身體受了點傷,導致行動不便,那麼某種程度而言,心裡的自卑感就會隱隱作祟,抑或別人並不會因此而瞧我們沒有的,但自就心理深處而言,居然會因此而感到些為的自卑,如此讓我思付著,覺得變老似乎也是如此,我們的皮膚將會變得更皺了,頭髮也會變得更加斑駁,身上體味散發出奇妙的老化異味兒,眼睛變得混濁不清就好向魚的眼睛,牙齒若干顆,業已呈現搖搖欲墜貌,口氣揮發出有股老腐之氣,聲音變得緩慢且無力了,樣樣都顯示,這個人類不中用了,他老了,他似乎顯得沒有謀生的能力(無論他的帳戶是否還有多少存款),他只能靠一兩件還稱頭的西裝打點自己,好讓自己還看起來像個人樣,他思考著這樣的人生還要繼續下去嗎,這樣的人生意義何在,早上緩慢地起床,喝個水、刷牙盥洗、著衣,接著吃著早餐然後看電視?直到中午時刻再來進食,晚上則是今日的最後一次進食,約莫12個小時後即就寢,隔天就這樣機械地重複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間唯一期待著,僅僅在乎小孩子願不願意撥個冗來看看他(們),還能抱孫子抱個幾年呢,還能再過幾個農曆年呢,還能來吃到幾次的團圓飯、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呢,人生在世數十載,思付著,原來當我們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這一世的漂泊與離散,邁向終點的,早已不是「生」與「死」的探究,而是轉頭看看的,「那一瞬間」。
  思我老年之路,也是思考我們人生意義的一條路,到了老化的年紀,漸漸體會到了身體的物理困境,其實,「人定勝天」大可以改寫了,理應當是「人難勝天」,身為地球上萬物之一的人類,全部的我們,我們的全部,都在在難逃大自然的法眼,我們從哪兒來,又該往何方去,我豪語灑酒問向宇宙浩瀚天際,寰宇之間無人回訊,原來是個「祂」,不知情也不知道,而我們將往哪兒走去,我們的個人意識究竟兒會到哪裡去,似乎也是個無語問蒼天哪,但沒有關係,我(們) 終將歸去,歸返那滋養我們的萬物天神那去,回去那個自然大地之母蓋亞的懷抱去,亦或回到那兒,生命的歸宿與,那個盡頭。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Diary_02

    我覺得,日記應該要每天寫才對,每天花個十五分鐘,寫寫我最近擔憂或是憤怒的事情,藉由寫作來讓我的心境沉澱,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評斷自己所發生或是思考的事情,對於事情本身也比較會有幫助,最近希望勉勵自己要走不抱怨風,不讓負面的情緒或能量進入,反之,應該多多接觸正面的訊息和能量,我想如此一來,對自己的工作或是學習上,一定可以有相當幫助的,共勉之。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Andy Wang的選股法則

參考諸家學說後,以下是我融會貫通後的產物:


須有:
1.        本益比PER)<15本益比7~15倍,過高過低都不好,合理最重要,也是市場給予的評價),定買進價12倍本益比(內在價值是15倍本益比)。
2.        股價淨值比15以下是不錯的投資,與本益比相乘應該在225以下。
3.        負債比<40%
4.        ROE15%,選擇過去五年ROE至少大於15%,若能穩定向上更佳。但若過去五年中有兩年<15%,或者過去五年中有一年,而且是最近一年低於15%,則選擇觀望。
5.        盈再率<40%,最多80%
6.        預期殖利率5以上。

不能有:
1.        上市未滿2者少碰。
2.        年盈餘高於5億元的才買(此當參考,有達到最好)。
3.      不買電子股(本益比高,長期投資不利,股價穩定度低)。
不買高價(股三大法人炒作出來的價格,散戶進場是等死而已),超過100不買。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QA_04


  • To Joe大:
    想請問現在的南非幣若分批定額去接,
    並可放半年以上時間等待的話,風險還是會
    很高嗎?
  • Andy Wang 於 May 16, 2012 03:47 PM 回應
  • 現在是敢不敢承接的問題,因為ZAR的震盪幅度確實是相對較大的
  • 版主 於 May 16, 2012 04:04 PM 回覆
  • to 140樓
    有很長一段時間joe大沒建議買南非幣....可能是它變數大我猜的
    如果你要定額買我的建議是3.2以下分批買(3-3.4成交量大且維持一段時間)
    也需多看美元期指會不會過85這會影響非美貨幣貶值到哪裏
    這次台幣貶的速度沒有南非幣貶得快所以南非幣對台幣才會修正明顯(比澳紐幣)
    供你參考
  • 於 May 16, 2012 04:16 PM 回應
  • 澳洲是原物料出口國體質最健全的,南非的部分較難掌握,尤其是歐債以來,南非政府常常做出不適合的政策,這對炒作ZAR的風險較高
  • 版主 於 May 16, 2012 04:21 PM 回覆

  • 144樓
    感謝版主Joe大和143樓大大兩位先進的指導,小弟在此感謝^^
  • Andy Wang 於 May 16, 2012 04:41 PM 回應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QA_03


Andy Wang2012/05/08 08:59 回應 
Dear 老農夫: 我的心得是, 首先, 即使是列為長期投資的傑出企業, 如果遇到大牛市而有暴漲情形, 也是可以採取N買1賣的策略, 再者, 也許我們資金的量無法多到控制一家企業, 但若遇到熊市, 則是未實現損失的心力考驗與對3家企業"加注"的好時機, 所以, 分散時間(分批)與集中投資(3隻乳牛or 5虎將)是中心原則, 上位概念則是, 所投入資金是短期3-5年內不會動用的資金, 接著就是耐心與決心的試煉了, 最後謝謝老農夫的分享哦~^_^
老農夫2012/05/08 09:27 回應 

認識自己是好事,1956~1969巴菲特投資報告我很重視,願意多多分享
參考發言

Franky
2012/05/08 10:58 回應 
眾人的惡言攻訐,短淺目光於數日的漲跌,是上天對我輩價值投資者的考驗。市場先生永遠存在,他激烈的情緒波動,有人隨之起舞,有人冷眼旁觀,伺機而動。老農夫的慢、穩、忍,深植我心,而我再自己加上重要注腳:資金控管+資金控管+資金控管! 我看老農夫的投資文章,我尚未買入遠東集團的股票。投資要有自己的想法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逐漸邁向遠方-老年之書_思我生命之旅


        老年之路,就像死亡一樣是長路漫漫,卻又是孤單一人,沒有人想要變老,更不會有人希冀痛苦寂寞的死去,然而,這條路卻是大部分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而且,很寂寞。

  既然都是要面對的,其實可以坦然地來面對,例如,看著他的優點,像是,老了之後許多欲望會趨於平淡,胃腸逐漸不好,所以對於美食的食慾下降,視力及聽力漸漸矇矓、模糊,減少了視聽娛樂,性等器官逐漸地衰竭,性慾更是消失殆盡,種種的慾望和能力的下降,似乎也少了「作怪」的空間,人生樂得輕鬆,年輕的時候欲望滿載,什麼都想要,人生早期都是不停地轉動的「加」,舉凡學歷、經歷、金錢、異性、車子、房子和各種所有物等,邁向晚期之後的人生,逐漸在「減」,減少各種活動慾望,減少縱慾享樂,減少了許多年輕氣盛的喜愛,好像也漸漸地減少了站在人生舞台的時間。

  不是這樣的,當我們是個孩嬰之際,這是個啟端,是個舞台,老年接在人生之末,當然也是個舞台,是一個我們可以光彩謝幕的舞台,是一個我們可以下台下的漂亮的舞台,理所當然,他也可以精精彩彩,他也可以轟轟烈烈,對於社會仍然有所助益,對於自己,更是一個可以回歸自我的時候,可以,真正地做我自己的「黃金時刻」,此時的老人可以從挑大梁的舞台角色褪了下來,從容地扮演著,自己一直很想扮演的小角,那個偏而遠的丑角,才是真正的我。

  思我老年之路,也是思考我人生意義的一條路,到了老化的年紀,漸漸體會了身體的困境,「人定勝天」可以改寫了,應當是「人難勝天」,我們難逃大自然的法眼,我們從哪裡來,豪語問宇宙天際,原來是「祂」也不知道,我們將往哪兒走,我們的意識會到哪裡去,似乎也是個無語問蒼天,但沒關係,我們終將歸去,回去那個自然之母蓋亞的懷抱,亦或回到那,生命的歸宿與,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