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選股原則

我還蠻認同ALLAN的心法的,事實上每個人作法不同,有自己的篩選方法就好了,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怎樣或怎麼樣的一些條件,我想不可能有完美的標的,也不會有完美的篩選技巧或原則,但一個原則很重要的是,不要有太大的貪念在裡面,這樣投資才會自在快樂,而且選出來的標的反而會出乎我們意料哦!

我覺得我的標的選擇方式跟ALLAN大的方法還真有點類似,第一關先用價值篩選(如配息穩定度和殖利率負債比等等),第二關找價位就用歷史高低點來看,第三關...就等待了~

不過我以後可能都比較傾向選擇ETF,比較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神去研究,加上資金額沒那麼大,存存ETF積少成多會是比較穩健的方式,但如果哪天我中了樂透資金額可以像是ALLAN大到達九位數的話,或許又會再來重拾選股樂趣也不一定,哈~XDD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某醫學生新聞的感想

從20樓樓頂一躍而下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光是想像我就無法置信,但是我稍微可以體會她的處境,因為曾經在畢業工作時陷入過人生的谷底與黑暗期...

這種灰暗時刻光是回想就很可怕,那時候都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的,沒有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只覺得世界是黑暗的,人心是險惡的,活著很痛苦..

之後靠著家人的陪伴與幫忙才逐漸恢復正常,漸漸地才重拾了生命的喜樂,可是那時候我才懂得為什麼有人會自殺了.. 因為活著比死亡更可怕!

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難免鼻酸,這些小孩子都很乖也很善良,所以她們不敢反抗也不願意讓父母失望,可是在這種太多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之下,他們受不了了,可是卻不敢違逆父母的期待,所以她說她是壞小孩..,然而其實.. 他們大部分都是內心很善良的天使阿..(比很多人善良太多了..)

我以前有高中同學的父母都是教授,曾經聽過他說,數學沒有拿到高分的話(是高分喔),就會被他父母念說你怎麼那麼笨阿,我們都是什麼什麼的,你怎麼卻會不懂,長期累積下來,耳聞他高中畢業後就有些憂鬱症,之後大學也曾休學,後來在狀況嚴重下,一次陪她母親過台北市某座橋時,從橋上一躍而下...

人生的課題比學業的課題重要多了,然而在臺灣扭曲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捨本逐末,搞錯手段和目的,我們注重數字、成績和無所謂的細節處,卻忘記了大方向是否正確,結果就是變成臺灣淪為代工產業的宿命,只能在紅海競爭,內需的中小企業大多是比低利而存,所謂的文創或是創意只是政府的口號和核銷對象,而不是真正落實在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生活裡...周而復始..萬象如舊

有時候看到一些新聞表示外資企業都說台灣人才太好用了,學品優質又划算,心中不禁感到一股悲哀,就我身邊觀察到的的確是如此,很多優秀人才不是自己不努力或不爭氣,而是臺灣這裡的大環境恐怕不是那麼適合,種種結構性的問題一言難盡,搞得一個國家最好的人才紛紛投戎從筆,都想報考公務人員或是國營企業,這樣我們要走向產界改革談何容易呢...

所以我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是不甚樂觀的,舉凡即將來的房地產泡沫或是東亞金融風暴,臺灣可能都會是身處風暴的中心,真的...痛創鉅深了......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富貴新解

謝謝版大的回覆,看完後真的是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自己也還在人生的旅途中摸索,常常思考著長江中的兩條船,一條是名,一條叫利,我想他們是中性的,端看搭船的人心性如何吧...

前面版友說,看有關ETF的書籍會感到精神和某種心智上的撫慰,說實在話我也有這種感覺,最近看了許多講求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書,他們所表達的並不是大富大貴,而是較高層次觀的理財心法,簡樸..物質欲不要太高..要存錢...然後被動投資,最近看的一本叫做錢與閒,最後也提到了如果我們有機會到達所謂的財務自由行列,可以選擇去幫助別人,奉獻自己,貢獻我們的能力回饋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富有...

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也很認同allan大所說的"富""貴"解釋,某種程度好像就是我所希冀達到的財務狀況,可以不缺錢,也可以不求人..,呵~

謝謝版大的分享, 感恩!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投資方式的思考...

國內市場以價值方式持有中小型股(高殖利率+穩定配息),另外輔以台灣五十等ETF平衡(跌破十年線低點投入),國外市場以ETF持有,如美國這種成熟效率市場以長期方式持有或投入,新興或政局不穩定以中長期持有(拉美或東南亞),我想長期下來應該會有可觀的收益和報酬率的!(小弟的自我幻想中...XD)

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Vanguard

http://www.etftrends.com/2013/04/vanguard-on-etf-fees-the-war-of-fog/
 ~選擇相對會為投資人削減經營成本的公司就對了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電子書紅不了 ~ 真的嗎?


電子書紅不了

工商時報【黃欣】
■「亞馬遜+Kindle」的模式在全球掀起了一場閱讀革命,宣告開啟電子閱讀器的時代,不過這個幾乎人人都認為是圖書出版業大勢所趨的電子化潮流,在大陸依舊前景未明。
根據亞馬遜最新發布的2012年度第4季財報,其電子書銷售的年增率達到70%,電子書業務已為亞馬遜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營收規模。
大陸的公司並非沒有注意到電子書的趨勢。包括漢王科技、方正、愛國者等廠商,早在2007年kindle剛誕生時,就積極打造自己的電子閱讀器產品。截至2010年,大陸推出電子閱讀器產品的企業就高達30家。
不過好景不長。以漢王科技的子公司漢王電紙來說,由於出版社不信任這樣的終端閱讀器,在內容一直無法得到充實的情況下,銷售急跌,這家子公司最終落得被母公司漢王拋售的命運。
而亞馬遜在大陸最大的對手-當當網,電子書發展也同樣磕磕碰碰。當當網的電子書商店非但未對實體書店造成衝擊,當當網副總裁王曦更透露,當當網去年的電子書銷售約為30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前期投資就高達500萬元,仍在虧損。
市場人士分析,電子書市場推廣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大陸盜版情況太猖獗,導致書籍內容未能獲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仔細流覽各家閱讀器的電子書書目,不知名的小說和文學作品占了大多數,在這些熱銷的紙質暢銷書,卻幾乎找不到電子版。
以美國的Kindle Store來說,幾乎紙本書籍上市,也會同步推電子版。為解決這種情況,上海譯文出版社曾嘗試透過蘋果的App store推出獨家版權的電子書,但效果不理想。
簽約網路作家
直到今天,大陸用戶仍無法在一個地方買到想買的各種圖書,為了某本書可能需要下載一個App,為了另外一本書則可能需要另外一個閱讀器。
近幾年積極發展電子閱讀器的盛大集團,已注意到書籍內容才是閱讀器能否存活的關鍵。盛大集團總裁邱文友曾表示,據內部統計,目前雲中書城付費訂單數超過2,000萬,被下載的圖書超過62萬種。盛大還與網路作家簽約,通過代理版權來獲得圖書以外的收入。
盛大也想將傳統書籍電子化,不過邱文友說:「將傳統書電子化是投資,首先要去談很多版權,但電子化後的版權也不見得歸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漫長的談判。加上大陸的市場不若國際成熟,根本沒有遊戲規則可言,因此將傳統書籍電子化已變得無利可圖」。
市場無法做大
邱文友表示,現在大陸圖書市場最缺的,就是多個利益主體以談判和妥協的方式共同建立起規則的能力。由於每個市場競爭者都想爭取最大利益,最終反而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
第一財經週刊報導,著名出版人吳曉波曾表示,去年大陸實際的電子書銷量可能不到35億元,而且其中網路原創內容約占70%,而傳統圖書的電子書銷售額頂多10億元。
邱文友稱,大陸的電子書市場多方博弈,看似熱鬧,但始終消耗在周邊。「這場圖書出版的電子化戰爭,其實從來沒有開始過」。
~最近買了Kindle Papaerwhite,太好用了,不像是之前我的蘋果平板,看久了會傷眼,這個電子閱讀器真的是太方便了,加上網路資源的發達,幾乎可以說是不需要再花錢去買一些閒書了,差很多
~我認為電子閱讀的方式絕對是個趨勢,以後雜誌期刊類可能會率先電子閱讀化,加上原物料和運輸成本的高漲,出版社朝向電子閱讀化會是將來十幾二十年未來的重大趨勢,就像我現在期刊或雜誌幾乎都去圖書館看,一些非必要性書籍(就是指教科書以外)類別也幾乎去書店翻一翻或是圖書館借閱,很少在買書了,除非是工具書類別,但我覺得工具書也是個很適合電子閱讀化的區塊,畢竟工具書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而電子化對於這個是最方便的!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三十一日題為「中國導致台灣人才外流(China causes Taiwan brain drain)」的報導指出,台灣當前薪資成長停滯,起因是二十年來製造業外移中國,去年經濟雖成長,但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減少一.六%,薪資倒退後果就是台灣現正面臨人才嚴重流失危機。
文章開頭即舉宜蘭米粉包裝工廠為例,七年來該廠工人薪資僅調整過兩次,第二次調整在去年暑假,時薪由一○三元升至一一○元,是為了符合法令規定時薪最低一○九元。
報導指出,製造業西進中國不僅造成產業空洞化,也影響台灣薪資成長停滯、倒退十四年。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台灣實質平均薪資是四萬二○八○元,減少一.六%,是史上第三大降幅,且不如一九九九年的四萬三○三七元,實質薪資倒退十四年。
相對地,亞洲整體實質薪資光在二○一一年就成長了五%,而類似台灣發展模式的南韓,二○○○年以來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三%。
薪資停滯 白領人才出走
報導指稱,薪資停滯不前引發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階層人才出走的現象,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產業。過去曾製造世界大量電子產品的台灣企業,近來不僅需致力找出如何克服個人電腦(PC)銷售趨緩的大環境惡化,還必須對抗南韓、中國等日益壯大的對手。
報導引述外商招聘主管貝茲(Christopher Bates)的話指出,「低薪資」雖使台灣企業在成本上比美國、歐洲更有競爭力,但也意味著外國對手可輕而易舉搶走受過良好教育的本地勞工,尤其是沒有語言障礙的中國。
連前副總統蕭萬長最近演講中都指出,薪資停滯原因簡單講就是經濟失去成長的動力;為了要提高薪資,國家試圖鼓勵產業開發高價值、更具創新的產品,但仍未見到良好成效。
報導引述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門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看法認為,馬政府將鬆綁銀行等產業的規定以鼓勵輸出更多服務,但這可能導致更多裁員。
即便經濟學家看好今年美、中經濟復甦可望帶動台灣出口導向經濟,但很少人能真正感受到,除非政府能刺激薪資方面的改善。
該報導最後以一位年輕大學畢業生的處境作總結,他在台北擔任服務生,薪水一個月僅八百美元(約二.四萬台幣),無法賺到足夠的錢養活父母與自己,只好出走至澳洲小麥工廠工作。
~實質薪資倒退了14年,真的,以前油價大約是現今的一半以下(十四年前),養樂多或是食品也沒那麼貴,現在茶葉單一顆都七塊快漲兩倍了,但名目薪資呢,加上房價高漲和工時拉長,現在年輕人(三十五歲以降)要活著,真的是不容易了!
~環顧周遭,我大學同學還有人在結婚或是生子(工作相對穩定許多),但所以高中同學或以下的,幾乎很少很少人有結婚,甚至連對象都沒個譜,我想就算他們是三十五至四十歲才結婚,我也不會意外的...
~最近看到住家附近房地產廣告(新北市樹林區),居然強打1,768萬,我的天啊,這根本就是坑人,該建案每次經過都會看到打廣告,不論是大布條或是請走路工,念研究所兩年快畢業了還是沒賣完,這些建商就是衝著現在利率低,在撐就是了,算了,我也不打算買房子,平平安安住家裡亦無不可~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讀後感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讀後感
  本書作者李政亮,是一位臺灣出生,且在臺灣受教育後前往大陸發展的大陸大學教授,現為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李氏兩千年初旅居中國時,即看見了中國大陸社會轉型國城中的種種現象,相信在大學、書店、建築、異質文化等城市文化的表象背後,總有一些值得探究的事物。他同一年中,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社會,居住迄今十一年,而這十一年儼然也是中國這泱泱大國大轉型的年代,大國的和平崛起、世界市場或世界工廠等譽集結於一身,流行文化也趁勢竄起,乃至所謂公民社會的呼聲也應然而生,兩千年至今的中國大陸劇變不可謂之不大。

  事實上,書頁背後有云:近年來,兩岸交流日益擴大,但是兩岸之間的相互了解要真的能夠加深,作者以為,至少要在以下三個部分更為加強,第一,要從民間而非官方的角度看對方,第二,是要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未來,第三,是要從文化的層面來深入了解中國。而中國是個資本主義叢林,人人都可以做發財夢,但這個國家同時又使用最新科技在控制著公民社會。可以賺錢享樂,但不能碰觸敏感的政治禁忌,此書作者以輕快的手法,帶領讀者進入中國社會光怪陸離的萬花筒,讓我們看到了大國崛起的一面。作者走進中國,與中國的人民大眾一同呼吸、吃飯、喝茶、搭車、讀書和看電影,北京和天津的每一天,也是作者的每一天,這使他比起一般訪調旅行式的研究者,更能體察民間細微的脈動,也獲得了非在地生活者無法擁有的洞察力。這本書正是我們需要的中國觀察,作者是長期居住與研究中國的台灣人,並且把從流行文化到日常生活到政治與公民社會的不同面貌,編織成了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

  基上,吾人可以大致了解到本書可為概略式了解中國現今全貌的一本書籍,自副標體以觀,「1/3流行文化+1/3國族想像+1/3日常生活」,可得而知作者大致分為三個主軸來論述其所看到的中國,事實上可能因為作者是學術界的研究者有關,文章內容平鋪直敘,有些類似寫實主義的寫作風格,並不刻意渲染或強化,而是將真實面貌予以陳述,讀起來相當清晰明瞭,令我對於中國的概貌得以有一番簡略式的理解,似乎就好像生活在中國一樣,體驗了他的民情,也呼吸到那兒的空氣般,而主標題的「拆哪」,似乎標題見匠心,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解構整個中國面貌的用心,像庖丁解牛般地神乎其技,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天朝大國的各個面向,有「流行文化的核心所在」,再者為「兩岸三地的國族想像」,最後則為「日常生活的現場」種種呈現,以下分別簡單敘述之。

  首先映入眼簾的為我們可能較輕易能予以接受的輕主題,也就是中國的流行文化部分,此處作者先提到了電影的區塊,從主旋律電影到主流電影,並以馮小剛作為一個啟示,著墨馮小剛的拍片軌跡,和先前僵硬的主旋律電影(八股式帶有主題味濃厚)相比較而言,馮小剛的電影則處交織著生命和底下階層人民生活的律動,一如「唐山大地震」此片而言,據說電影院現場曾經在開演前,就先發送面紙給入場觀眾,以備觀眾看了此片大受感動而眼淚鼻涕流不止之需,從這個啟示而言,中國大陸的主旋律電影常常帶著政治宣傳意味濃厚,諸如張藝謀所拍的英雄或其他電影,其實很明顯是中國官方資金贊助下產物,常態性的會具有宣傳中國國威之情(如建國大業),然而轉到所謂的主流電影,近年來間諜片或是或是史劇片大行其道,也不外乎帶有反映中國民族性,也就是鬥爭和自許為泱泱大國灑脫之情,此等表現溢於言表,其實不外乎唐山大地震本片也多少帶有些許的文化政治之味,除了想要表現中國二、三十年的成長變化外,也帶出了中國已經非昔日阿蒙的政治表述。

  再者,在中國大陸的一般受薪階級也就是所謂上班族裡,近年流行著所謂的白領職場小說,就其內容而言,不外乎說著就是勝者為王的生存邏輯,也反映從消費情境回歸職場現實的無奈與恐慌,而上班族的面試甚至還有心理測驗的遊戲,一個所謂「誰是殺手」團體遊戲,測驗著你夠不夠格進入社會職場這個大染缸,有沒有辦法如後宮甄環傳裡的各個王妃、太后,能夠在你爭我奪、鉤心鬥角的社會寫實中生存出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的基本條件是作為上班族的通關密集,但也是這龐大中產階級的無力以及生存現實的困境。

  在網路崛起的時代,民眾所需要的娛樂是越來越刺激、短暫和高張力,許多網路名人崛起,是靠著視聽觀眾需要的快感而來,而這些上演各式戲碼的激情演員們,造就了現在的網路世界傳奇,這是對於一種﹤娛樂至死﹥的反思,網路名人傳奇,正造就了所謂韓寒旋風與其迷思,這位八零後作家韓寒,是一位平民批判者,當然他的身分實屬多元,但究其本質而言可以說是反正統與當道,例如韓寒曾經說過,如果他可以當上中國作家協會的主席,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散該協會,聽在中國大陸官方人員耳裡,想必對這小毛頭非常不是滋味,然而,正因他不是拿政府補助款生存下去的作家,所以他大可站在高崗上全力批判中國作家的種種歪風和光怪陸離的各式樣態,但我想,這也可能會是莫言終其一生也無法做到的一種暢快吧!

  網路管制是中國大陸箝制思想的一個大利器,從Google事件以觀,中國官方不惜得罪甚至恐嚇網路第一大企業,也要做到社會主義的一種表面式和諧,他們潔淨社會的管理機制極為強硬,甚至還會製造劇情演出戲碼,例如請電視台訪問兒童對於現今網路資訊或是媒體亂象有何看法,小朋友配合著說,現在的資訊「很黃很暴力」,而中國大陸基於這句話就開始師出有名,強力掃蕩網路上各種所謂非道德的資訊,此種管理媒介的力量,相信舉世可能只有北韓得以與之匹敵,但這種道德旗幟四處飄揚的家長式主義管理,也造就了人民無力者的反抗,和那種道德壓抑下所衍然而收的快感。此外,作者特別論述到了足球此等運動而言,反射出了中國民族性的一種黯然與無奈,亞洲足球大國如南韓與日本,就我們認知均為重視團結合作的國家,其民族性強烈容此不再贅言,然中國或者說是華人,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一盤散沙與個人利益主義盛行,好內鬥等民族性在足球此團隊運動展現無遺,在中國足球啟示錄裡,我們可以看到了中國民眾是相當重視足球的,但再怎麼去呼喚足球此運動,裡面總是有叢生的弊案,足球協會的官員可以為了討好官方而濫行其權,而協會、官員球員甚至官方人員都可以為了在足球裡賺大錢,進行安排式的賭博,甚至與組頭掛勾等等情事,看到這裡我以為在看台灣的棒球,此職業運動裡的官方人員、球員和協會的人員,莫不背負著貪婪之島的美名,一切向錢看,或是沉浸在酒色財氣而無可自拔,走筆至此無不為我國的國球感到悲哀,而我國棒球實力為何每況愈下,相信其內幕應該也與中國足球不相上下,這也是我國棒球或是中國足球為何扶不起之因吧!

  在兩岸三地國族想像裡,碰觸了些許的政治神經,例如兩岸影像的文化想像中,對於香港電影不會陌生的臺灣,早期可謂藉由港式電影來了解中國大陸社會態樣,而間諜片的叢生,也反映了國共鬥爭時代的政治悲劇,不論是國民黨員在共產黨裡做間諜,或是雙面諜等等諜對諜之情影,在在突顯了鞏固意識形態的軍事、政治宣傳的電影生態,而臺灣電影的中國想像中,從早期的視為落後的共匪,到現在視中國為龐然大物(英雄、八面埋伏)等,也可以看出台灣對於中國印象的變化,甚至有些自我矮化等自卑情形產生,而中國電影裡的臺灣,也從早期富裕、自由的中華民國,變成現在老舊都市叢聚的臺灣,硬體落後,甚至有人評論台灣,不是窮,只是沒有錢,多麼財大氣粗的說法啊,而現在國共和解的氣氛下,相關的電影的影視作品也是透露出兩岸和平的氣氛打造。

  接著,中港之間的愛恨情仇,也透露出中國對於香港的印象,抑或香港對於中國的管制情仇,例如香港從以前大陸人避居之所在,到現今以香港為家,那種寄鄉懷於他鄉的特殊寫照,也映照在中港的特殊情懷裡。而香港的回歸大陸之路,也存在著中港之間的價值衝突,香港方面從早期對中國大陸的不信任,在官方宣傳中國是市場的廣播下,半疑半信的接受了中國(也不得不),然後回歸大陸後,隨接而來的是房價的飆漲以及貧富差距的急遽加大,是東方明珠表面繁華下的悲哀與感嘆。香港人接受英國統治期間,也逐漸了西化或是洋化,畢竟若以回歸前的國力以觀,大英帝國是相較進步與民主的,正如俗諺所云:由奢入儉難,當我接受了相對民主與自由的教育和統治後,豈能再回去被壓抑和管制,香港對中國大陸的隱性管制,也不是多無怨言,只是統權治權均在他人手裡的港仔,還是有著華人社會普遍的奴性,不敢有過大的舉動和反抗,而且在商業看似繁榮也讓許多生意人大賺其陸財的情況下,有資源有能力的權貴之家,又豈會斷自己後路而滅了自個兒的生存之道呢,所以中國與香港的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阿!

  接著討論到了中日關係,說起日本這個國家真的非常奇妙,中國和這個實力堅強的鄰國,也不時為了許多相互纏繞的近代史諸多議題,給弄亂了,中國對於日本的想像,從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到之後日本蓬勃發展時的敬畏之心,甚至還帶點自卑的心理,到現今中國已是亞洲稱霸的大國,自然對於日本這個小老弟從前的所作所為有所齟齬,舉最近的釣魚台爭議而言,中國大陸的立場與從前已然不同,不會在行為上有任何的讓步(至少口頭上),反觀其實與我們關係較為密切的台灣,卻好像小媳婦似的,連個X都不敢放,儼然已經是默認釣魚台不是日本的就是中國的了,然而此種認知是非常有爭議的,因為如果間接認為釣魚台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的話,那台灣本身應該更加認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麼呢,因為釣魚台其實當初是跟著台灣切割給日本的,然而在戰敗後卻僅讓台灣回歸大陸,獨獨捨忘了釣魚台此一小島,從事後諸葛而言,我認為這根本就是美國的陰謀阿,老美毛茸茸的手在當初放置了一顆小地雷,過了都半世紀有了,仍然三不五時就會讓中日兩國氣氛緊張或衝突,進而從中謀取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真的是太高招也太卑鄙了,標準美式的國際政治作法,就是將「戰爭」阻絕於境外,從二戰到冷戰,從中東到亞太情勢,不得不讚嘆美國政治人物的思考層次和遠程規劃,一切作為將美國利益置於至上,卻又能讓衝突或爭執的兩國或是多國不得不看他的臉色,老美啊老美,你真是夠了!

  對於西方想像的重層進化,中國也從所謂東亞病夫的自卑心理,到現在偏於暴發戶心態的老大哥心態,似乎也顯得中國雖然表面喊著「和平崛起」,但檯面下的霸權作法無不一一表露無遺,例如中國現在在非洲的政治扶植或是經濟支援,也是抱著攏絡非洲諸國的心,甚或從中牟取自身利益為計劃的,再者,第三國家的大頭目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大陸,也看得出來其同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阿,接著,國際體壇賽事最高殿堂的奧運,也讓中國業已完成舉辦國際賽事的夢想,在北京奧運期間,中國人或是各個媒體等,莫不讚嘆著大陸已是「百年圓夢」了,就此觀之,我想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恐怕也已是中國的囊中之物了(但要等中國足球排名強一點),此外,東協諸國搞的各種經濟協會或是小團體協約等,中國的大手也已伸入其中,如今的中國大陸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了,而今崛起後臺灣似乎也難望其項背,只能看著他的背影,巴望著是否能夠分到一杯羹,來挽救垂垂老矣的中華民國。

  在日常生活現場的此一篇章中,提到了中國內部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房市、幼兒教育、大學教育和過度資本市場化的扭曲社會等等,首先提到了醫療的地下制度化,在中國大陸就醫根本就是權與錢的鬥爭(事實上可能什麼都可以算),要送醫生紅包根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有錢還不一定能掛的到號,掛的到號可能也要排個半天、一天的,先把你折騰個半死再來給醫生看個……1分鐘,接著更恐怖的來了,醫生看完你之後是亂開藥的,不只是要給你開貴的、中的、爛的,還兼給你打點滴、亂開刀的,總而言之有錢賺,這些醫院或醫生,什麼開腸剖肚的事情都做的出來(除非你有權有勢),再來,中國大陸的房市也是亂七八糟,房價飆漲的一蹋糊塗,上個世代已經把房產、地產炒到比天高,慢進來的只能蝸居或是求個方米之地得以容身了,接著一胎化的中國,每個人莫不把自己的幼兒當作是國家之棟樑或社會菁英來栽培之,從小就是搶著進入好的幼兒園,入學都還要贊助費等地下收費,小孩子過著沒有快樂的童年生活,教育已經不是個教育問題了,此等光怪陸離的情形還真的都一一發生在中國大陸裡,還有大學亂象叢生,學生進大學已非什麼學術追求或是知識的沉澱汲取,而是畢業後能否找到好工作(當然這很實際),所跟隨之教授老師是否夠格夠有名氣能夠助你一臂之力,大學角色的變化,也讓各種抄襲、造假等學術歪風盛行,導致了大學都不大學的窘境。

  以上總總均是作者在本書描繪了中國大陸社會的百態現象,說真格的,看完了之後會覺得,好像二、三十年前的台灣面貌阿,那就是一個「亂」字了得,沒有規矩也沒有法治,有權有勢的權貴才有所謂的人權(或有錢),有辦法的人各憑本事去撈錢,管你的錢是合法還非法,只有能賺就是好,可是在整個國家、社會過度汲汲營營,且過著宛若暴發戶生活,而未求整體的社會和諧發展或是公民素質和內涵的齊等增長,這樣的生活如果只是物質和金錢,似乎顯得生命喪失了真實的價值了,所以有點慶幸自己不是出生在中國大陸,曾經看過一份報導表示,出生在哪裡決定了你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可謂不假,但據實而言,要我的話也不願意出生在資本主義的美國,或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的中國吧,或許走向福利社會主義型態的北歐諸國,會是一個我想望的地方,但無論如何,還是希冀中華民國能夠像優質國家看齊,不要再走向那種不可能的大國路線了,天佑台灣阿!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美德的經濟學讀後感


「美德的經濟學」讀後感
  這是一個道德崩壞的時代,卻也是美德發亮的絕好機會。此句為本書背面所言,彷彿複製著狄更斯著名雙城記的名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事實上每個年代都有其喜劇與悲劇,似乎都有其相對應可乎照的事物,資本主義對上共產主義、資方與勞方、富人與窮人等,每個時代都在上演著類似的戲碼,一切似乎出自於人性,所以每一幕都是同樣的角色與劇本,只是分別由著不同的人去扮演,隨著時代漸漸流逝,事更物迭。

  本書由美國著名的職場神學家諾瓦克撰寫(Michael Novak),其深受美國企業界、政經界所推崇,是前美國駐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大使、雷根總統的倚重的幕僚,亦為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好朋友。他擅長運籌帷幄,擁有高度的國際外交能力,舉凡神學、政治學、經濟學、當代文化領域多有涉獵。而本書﹤美德的經濟學﹥,是他累積多年投身國家大事的經驗,為商業提供深入淺出的真知灼見,娓娓道來經濟學裏最鮮為人知卻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美德,才是商業屹立不搖的磐石!

  而有別於傳統對於「道德」的刻版印象,諾瓦克以宏觀的眼光提出「商業三元德」,創造力是結合勇氣和毅力,用創發進取的精神實現企業盼望,組織團隊力,則是以誠信、慷慨、正義,打造工作團隊,發揮愛的力量,務實力,則是專注、靈活、眼光遠大,從基層一步步走出信心的願景。以上三元德,是諾瓦克著墨的企業或商業經營的三大支柱,看似極為理想化,但卻是他認為在現今時代企業能夠屹立不搖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三個元素,分別由各種美德累積而成,諾氏亦從經濟學的角度,重新詮釋、解讀我們習以為常的美德,他不僅是現在創業必備的「軟實力」也賦予了企業和個人無可取代的社會責任,也就是打造一個有信、有望、有愛的世界。

  事實上,本書的英文名稱為「Business as a Calling-Work and the Examined Life」,直譯之意為「將商業視為一種呼召,並且去實踐和檢驗此等人生」。坦言之,我更喜歡英文意思所表達的涵意,此等意思更與書中所傳達的意念更為符合,其實本書作者撰寫此書之舉,可謂希望我們以正面態度來瞭解所謂「資本主義」的真實,此等制度是建立來讓各行各業得以發揮其所常與創意,並使得人力、物資得以貨暢其流,發揮各自最大的價值所在,以便有所付出的人都能夠享受到此等資源流動成長的美麗果實,而在此時,從事商業的主事者們,可以將此等行業視之為個人志業,甚至為上天賦予的呼召,盡心、盡力、盡意的去完成這樣的使命,也就是以各式美德為主軸,走這條商業為呼召的康莊大道!

  直言之,本書所傳載的精神,似乎就是美國立國之建國精神,以商業為本,人權為輔,建立起一個豐足美滿的國度,而這似乎也在美國這富裕的國家才有可能產生類此類的思維和想法的人們,把商業視為上帝國度在地上的工作,並活出當代人的企業呼召,對於美國最為推崇資本主義的國家而言,此等觀點根本就是他們的立國之根本,並極為認同商業的運行和作工,作者也在字裡行間豪不保留地讚揚資本主義的內涵,並屢屢舉出欲走向共產主義的國家如中國、古巴等,均紛紛在形式共產下投向了資本主義的懷抱,依此可鑒該主義的務實與確切可行。

  然而,在過度的豐裕後,卻未必能夠得以感受到心中的滿足與幸福,原來過度追求汲汲營營,賺錢也是會賺到煩的,在此之餘,物極必反而生的反商懷疑論,則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就此過度一生,但是論及那些所謂領取高薪的企業CEO,作者卻為他們因「肥貓」之舉遭受批評而表相挺,認為除了原始股東是真的領取大量酬勞以外,其他所領取的薪酬尚稱合理,此等觀點我則不甚苟同,若如此而言華爾街那些坐領高薪卻對投資人權益和投資額大肆掠奪的肥象們,所作之舉則依然是為上帝的呼召,吾等認為,萬事尚需依固有的「必然」和「或然」去做發揮才行,然而若顯然有違平等、正義原則之際,則依然需做出相當的反抗或是嚴正否定,否則若僅僅是依循所謂「自然之理」抑或「企業呼召」,容易走向一般所稱「生存者偏向」,也就是我今天可以賺那麼多錢就是我應得的,是我自己努力所得的,我「本來」就理當領取這麼多的錢,你們賺的少是你們不夠努力或是不夠認真,我沒有任何的責任或是義務要去協助你,然而在此等思維作祟下,非常容易造成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情態,更形成一種「人吃人」的社會氛圍,我今天就是要比你強,所以才能過得比你好等等,再者,國家、社會甚或企業的資源大餅是由制度設計所成,而此等制度等均是人為所致,既然是人為所致又何來得以上帝呼召或自然之名美化其虛,既然是人為制度必然有其缺陷或應當隨時代脈動演進的更善或調整,並非過往之設計,要求現有的人得以永續套用在未來的挑戰和環境,個而我覺得任何制度應當都容許其下的人去質疑與挑戰,在破獲、重建的過程中,方能螺旋狀般地迂迴成長前進,而非堅守固執的成見而裹足不前,在現今變化萬千的國際競爭以及社會裡,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吾等公職人員在從事公務服務之餘,亦應有此等潮流思維,方能順應世局變化而前進。

  作者亦提及何謂呼召,呼召是一個人覺得自己像是奉召前來進行的工作或事業,而在現今的經濟體中賺取金錢,只要合法,便是忠於呼召加上能力嫻熟的表現。然則,個人實踐呼召的責任,雖然是我們現在已經十分熟悉的概念,放在現實卻絕非理所當然之事,卻也正是資本主義文化的社會倫理裡面最重要的特點,說是立基的根應也無妨。於今若說原本就出自宗教概念的「呼召」一詞,英文所稱Calling,甚至德文的Beruf,依然未脫「神所賦予的職責」這樣的寓意,應該不會有錯。綜前書中所提馬克思所提論點,吾人可以得知,呼召此可謂每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而要真切地去區別分辨真實之呼召,一般有兩大條件,一是實踐呼召的天賦,二則是端看我們個人是否依此,或循此樂於實踐呼召而樂在其中。而企業呼召此一事,或是說他做的事情,據書中所言,其中一部分就在於組成任務取向的社群,而這社群不在於滿足所有需求,而在於完成特定的事,易言之,集眾人之力,完成非眾人合作無以完成的事。也就是說,許多商業組織會面臨的事情處理,倘若該等組織不想往下沉,那就只有往前游了。而文中亦墨,在狂風驟雨的打擊下,或是萬里無雲的晴天,都是呼召必然的結果組成,很多人鍾情企業的呼召,就在於經營事業所需面對的挑戰,如此一來,許多人正是由於不干寂寞而選擇商業經營之路,這點倒是我們華人社會得以學習的榜樣。此外,經營建立需要一種信仰的「愛」,此處文內所指係為建立同聲相氣的社群感,這點倒是與我們警察機關所需要的那種兄弟情誼可謂不謀而合,然其中亦提及「千萬不要公然給同事難堪」,此部分在於警察組織內部,似乎因風氣因素比較未能如一般公務機關甚或其他私人企業等,但相較於十幾二十年前警察機關長官動輒摔公文或辱罵下屬,現在此等情況也堪慰藉了。以創意和勤奮親自賺取財富,是企業呼召的準則,在此之際,若為真實、懇切的呼召,我們做起來的人會樂在其中,然而有時候所謂的「樂在其中」,指的則是義無反顧咬牙做出痛苦的決定,此等安身立命欲濟弱脫貧的人生道路,或是自知、安身立命、發揮能力、追求(個人的)幸福等情,倒也不如所說般之容易呢。

  商業中的鮮為人知,或有人謂之貪婪、狡獪或惡鬥之事,然實際上作者想要陳述的是相較於其他一般性行業(如政府機構、運動界等),反而有所謂菁英式的宗教信仰居多,甚至每個月上教堂的次數比起其他職業還頻繁,作者想表示的是,大家以為從事工商業者必定冷血無情或現實無比,殊不知相較起其他行業,更是有堅貞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裡如此推崇貿易,也認為貿易是不同民族之間的物質聯繫,象徵全體人類的團結,國際貿易也證實了在這個地球村的世界中,證明了人身各部分皆如唇齒相依,也如無縫之天衣,一條條絲縷密密織為一體。貿易真的就是人類大我一體最實在、最具體、最明確的象徵,四海一家之心表露無遺,甚至達到「吾人入目所見盡是福祉」,並且已成「無事不是恩典」之態狀,而雖然道德是個人、具體的行為,但是,卻逃不過通用法則和絕對「不可」的拘束,而此處所指之不可,就是美德上的不可,這也是我們一般人民信仰宗教的宗旨核心價值所在,那就是富足全體人類的心靈。

  呼召其實內含著嚴肅的道德實踐,事實而言,予取予求每每會是幸福快樂的天敵,也就是成就感的劊子手,怎麼說呢,因為當我們每件事情都「夢想成真」時,那麼夢想就不是那麼地值錢了,而所謂的努力與認真拚搏的鬥力,似乎顯得就不是那麼的珍貴與有價值,反之容易被棄之如敝屣般對待,而在美國,美國人講究的是機會公平,然而這樣的起點並非終點線的公平,其所代表的實義為,即使人人付出相等的努力,也不會相同,其實這樣的真相是,在台灣也一體適用的,富二代或是所謂的企業家第二代,其承繼先前披荊斬棘者所存留下來的各種資源,如金錢、知識、人脈和組織,或許只要簡單地付出小部分努力,極有鉅大的各種資源槓桿效力,反觀,現代或者說是這個世代的年輕台灣人,若身處白手起家的尷尬處境,可謂相當辛苦和靠機運,渠等要出頭天或是在職場上力拚那些總總X二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觀諸台灣現今各行各業之位置,均業被民國三、四十或五十年代出生者所盤據不放,各處系統早已被佔據,新進場者(如民國六、七十年代出生者),想要像早期父執輩能夠因進入什麼職位而翻身或光宗耀祖,恐已是痴人說夢話了,加上各種年金制度的變革(公、勞保),位居上位者更加不願退下,下位者只能佔於基層苦幹實幹,眼睜睜巴望著眾多大人們脫冠而去,但國家在許多即將面臨的衝擊下,如因少子化而導致國家稅收減少,以及老年人口增多的福利支出大增,均是未來執政者絕對會面臨到的重大挑戰,若未能效法美國現行所採行的「移民改革」政策,無論是放寬移民限制或是導引他國民眾流入,中華民國將會因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也鈍化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各行各業創意的發揮與展現。

  台灣現行的諸多人口政策或是人力培養與招募的策略,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緒,舉例而言,吳寶春這位世界級的麵包大師,在台灣欲求EMBA的學程進修,卻受限於我國各大學的招生規定,而被新加坡所捷足先登表明願意予以參加入學招考,實在是令人扼腕阿,我們中華民國根本就是在把人才給往外推,在現今國與國之間競爭激烈且微利下,誰能獲得重要的軟體,也就是人才,就能讓該國長治久安,我想新加坡的政府上位管理階層是再瞭解不過了,就連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其分佈的區域局(R.B.),其亞洲區域所欲設立的新興辦公處所也將在新加坡成立,由此可以見得星國對於各項國際組織的參與、合作以及國際人才的招募,是有多麼地積極與強勢,就連最近筆者看到我國一位獲得世界級3D獎項的影片導演,在台灣卻未見任何報紙予以相關報導,反觀舉辦地的中國大陸在該位導演獲獎後,即頻頻向其招手允諾投入資金來拍攝相關電影,甚至連名導演徐克導演也向其面談表示談論未來3D電影市場的狀況,此情此勢,實在不能不說我國的各項產業之弱化敏銳度,尤其政府提攜與策劃,真的是極顯不足與過慢,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中華民國正處於這樣的情況當中,我們已經大輸韓國十年有餘,倘若未來十年還是不能加把勁維持相當競爭力,而導致各行各業「楚材晉用」的憾事發生的話,那麼我們國家要追日超韓恐怕是一樁美夢,能夠保持現今地位而不被東協諸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給超越,已經可以偷笑了。

  中華民國是我的國家,吾人生於台灣長於斯,對於此等土地有濃烈的情感,然而或囿於所謂的「島國心態」,政治人物眼光狹隘者比比皆是,企業者壓榨內國人民勞力者舉目皆有,我們薪資水準已經停滯了十四年有餘,各項生活水準或許尚有提升,然而,當我們前往日本或先進民主國家之時,才發現他人的進步早已是突飛猛進,日本的街道被我們戲稱為乾淨、美麗到「好像假的」,美國的各項金融制度也讓其資本主義擁有適合生長的溫順土壤,韓國各項科技大廠早已功我城、掠吾地,傳統產業如鋼鐵、水泥也被鄰近泱泱大中國廠商給踢出排名外,我們中華民國或許比起十年前有所進步,然而卻極為不足,別人北韓已是火箭到外太空,我們的「火箭」卻是在美國NBA打球中,如果要維持競爭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向前而非裹足不進,然而,反觀現今台灣各行各業,似乎處於一種休生養息之階段,說一句實在的好像在睡覺一樣,然而筆者認為其並非中階層的公務人員之疏失,反之,我認為是制定政策與方向的上階層公務人員該檢討的地方,因為一艘大船如果撞船沉船了,並非舵手之責,實為船長之務,「錯誤的方向比效率慢更危險」,我們中華民國業已臨如此之態,據實而論,或許我們並不需要像本書美德的經濟學中效法美國此等大國的資本主義,小國寡民的瑞士式資本主義或是北歐諸國的小國式國家政策,均可以是我們可以去學習以及效法的對象,而非傻呼呼的為他人作嫁,把我們含辛茹苦所培育出的各項人才,踢往與我們競爭激烈的諸國(中國、新加坡),造成此消彼長的態勢,也讓我們台灣在關鍵的年代,因人才等軟體的流逝而向下沉淪了,但願我國運長久,萬年共存間。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台灣人口老化的嚴重程度...


內政部:去年高齡人口占11.15%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根據內政部今(7)日公布最新的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去(2012)年底全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為260萬152人,占總人口比率11.15%。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片。

新頭殼newtalk 2013.02.07 謝莉慧/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今(7)日公布最新的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去(2012)年底全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為260萬152人,占總人口比率11.15%,另據經建會推估,2018年老年人口將達344萬9千人,占總人口14%,台灣將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將再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並持續成長,到2060年將超過39%,此時,幼年人口只占10%,青壯人口降為51%。

內政部表示,這種高齡人口結構的演變到底有多嚴重,舉例來說,我國從1993年高齡人口超過7%,到2025年將達20%的超高齡社會,大約經過32年,遠較法國歷時156年、挪威142年、美國92年為短,甚至比日本的35年更短,顯示我國人口結構高齡化速度非常快,能夠因應的時間更短。

另一方面,隨著少子女化及高齡化趨勢,2016年高齡人口將超過幼年人口,2060年高齡人口為幼年人口的4倍,高齡人口加上幼年人口約等於青壯人口,屆時1個青壯人口要扶養1個高齡人口及幼年人口,較2012年2.87個青壯人口要扶養1個高齡人口及幼年人口,其扶養負擔將非常沉重,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

而內政部在推動高齡化因應措施中,也注意到高齡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的事實,2012年底每100個高齡女性相對只有89個高齡男性,而2012年的出生嬰兒中每100個女嬰相對有107個男嬰,從出生時的男多於女,變成高齡時的女多於男,主因是男性多從事危險性工作,致死亡率較女性高。

同時,內政部也注意到農村縣高齡人口偏高現象,如嘉義縣高齡人口占其總人口16.04%為最高,其次為雲林縣15.49%,再其次為澎湖縣14.28%;最低為桃園縣8.58%,其次為新北市8.97%,再其次為臺中市9.06%,其主要原因為都市地區工作機會較多,以致農村青壯人口往都市集中。

內政部表示,目前全台失能人口逾30萬,考量長輩自我照顧能力退化,洗澡、進食、上廁所等日常生活活動需要他人協助,未來「在地老化」是福利照顧政策的主流價值,順應此趨勢,從長輩所在的社區,建立初級預防照顧體系,目前全台已設置1,775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20萬以上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促進、老人餐飲等服務。

內政部指出,為了使老人活得健康、安全有尊嚴,並且享有生活品質,未來將以「積極預防、社區互助、在地長壽」為原則,積極推動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以期建構安全、尊嚴及活力的高齡化社會。
~~內政部現在才正視這個問題, 不覺得太晚了嘛...
~~投資理財真的也要朝這個方向,台灣內需一定會崩盤的!
~~大方向:房子現在真的不能碰,碰了套一輩子,哀...這樣搞下去還要結婚生小孩嗎...><"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投資亂想

現階段我覺得行情似乎有些樂觀,事實上如果中短期台幣是貶值趨勢的話,對股市應該是負面影響居大,我的看法是,如果到相對高點(例如大盤至八千),可以少量調節部分持股,另外現在可以買美金來避險,如果台股因為貶值而下跌,美金這邊可以賺些許價差,出脫美金後再來接手優質公司的股票,讓資金活化效應得以流動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