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晁澄學長_1010815


 學長,先謝謝您推薦我讀的書籍,我已經申請線上通閱,期待能一品其內容。

  可以從投資大師自身經驗所萃取出的建議,再仿照這樣的觀念和心態來投資理財,我現在認為這才是康莊大道,尤其我偏好心理素質甚至帶點投資哲學的知識,藉由如此的理財智慧而自己來作簡單分析和入市,是我現在想走的財務管理風格,「價差」的投機遊戲並非不能玩,但我想先累積「價值」的投資基礎,甚至有時候個人覺得走在「價值投資」的道路上可謂情淡心安,某種程度而言是蠻快樂的,而不會因為技術分析和數字波動而亂了自己的套,靜靜的「等待」居然可以是一種美好與歡喜呢!

  猶稀記得城兄說過夢想要開一間自己的公司,難道學長準備付諸實行了嗎?是實業公司亦或個人投資控股型公司呢??

  其實我之前有思考過退休這個議題,除了退休金以外的「被動收入」上,我現在是希望可以在退休後達到每個月仍有5萬元以上,換算下來也就是1年要60萬以上的「被動現金流入」,而投資標的呢,目前設定在「公司股利」和「定存息」,這裡我想稍微說一下為何僅僅選擇此兩種,其實外匯部分我已經不再投入了,因為我發現我得以控制的因素太少,易言之我認知到我並不夠瞭解此領域的變化;「房地產」個人看法是,在台灣人口紅利將消失,也就是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本國房地產我覺得將走向一個長期空頭的趨勢,就是日本現在的慘狀,台灣房地產其實已經是國際上,數一數二投資報酬率非常不理想的不動產標的了,將來房地產泡沫絕對會引起本國嚴重的信用緊縮和金融問題的;原物料投資我沒有管道,而且通常是期貨投機,是一種玩價差投機的衍生性商品,我玩不起;再來債券投資金額要很大,時間也要拉得很長,買賣也不容易,當然若要簡單模式我們可以投資債券型基金,然而基本上我不認同把$投入基金上,這個只是各家銀行的賺取手續費、管理費的商品而已,別寄望她會幫我們的資產如實地維持甚至提高未來的購買力。

  所以算來算去,門檻低、買賣容易也是我這位個人投資戶可以承作的,目前就設限在股票定存息,作為我退休後的被動現金流來源,我設定一年60萬,報酬率(或可說殖利率)設定在6,所以計畫投入約莫1千萬元於此,而我簡單地預估,若現在已經及早投資的話,其實在複利的滾動之下,我可能無庸投入到一千萬元,而且可能很有機會在45~50歲就可提早達到這個目標,當然這些都尚未扣除結婚、育兒、車貸、房貸等因素,所以將來也還會有些許變動也不一定,但倘若提早達成了再報告學長囉,呵。

  提到月退休金,說實在的是一個很的被動收入,我不曉得學長是否適用退休金的舊制,但我們這個世代是鐵定適用不了福利優渥的退休制度了,我判斷台灣的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將會因為國力走下坡和長期不景氣,而有所修正了,自己判斷最糟糕就是等到自己退休時,恐怕只能領現在一半金額的月退甚或一次退,但到了那個時候台灣各行各業應該更為慘淡了。所以學長有提早退休的心願,我自己胡亂猜想是,是否有要成立個人公司的打算了呢,抑或類似波克夏的控股型基金公司,將個人財產等先轉移至這個社團法人下,然後擔任董事、監察人等領取收益,自己的家人也可以納入在這個資金保護網,既可以達到固定收益也可以享有減免稅賦的利基,然而這僅是我初步構想而已,尚未研究是否在法律面或實益上是否可行,也許資金水位還沒達到一定水準,個人控股才會是精簡的作法,若是採行個人控股方式,在稅負考量上,或許部分資金移轉至大嫂和女兒們身上,會更有效率也說不定,這部分只是我隨意提提,還必須再深入加以研究呢。

  生活或是生命的目標,似乎是一個漫漫長路而永無止盡,近日也是在摸索個人未來生涯方向,對於是否繼續參加相關考試,其實內心已有倦怠感,為了競逐所謂的升遷官位,持續將個人生命投注於如此的國家考試窄門上,是否為我所願,抑或符合他人期待,實難分解。事實上,人生若能享有一穩定工作,加上勤儉少慾,配合著價值投資而成的簡巧致富,又有何不可,閒下之餘享受人生風景,探索廣闊無際的世界,讓自己走而無憾,不也是一種生命寬坦之途嗎?

ps.分享最近知道的一個資訊,台灣銀行有公務人員優惠存款,可以存入活期但享有一年定存息的優惠利率存戶,最高到70萬,我是最近才知道,但只能等到明年寒假回澎湖警局再辦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