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選股原則

我還蠻認同ALLAN的心法的,事實上每個人作法不同,有自己的篩選方法就好了,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怎樣或怎麼樣的一些條件,我想不可能有完美的標的,也不會有完美的篩選技巧或原則,但一個原則很重要的是,不要有太大的貪念在裡面,這樣投資才會自在快樂,而且選出來的標的反而會出乎我們意料哦!

我覺得我的標的選擇方式跟ALLAN大的方法還真有點類似,第一關先用價值篩選(如配息穩定度和殖利率負債比等等),第二關找價位就用歷史高低點來看,第三關...就等待了~

不過我以後可能都比較傾向選擇ETF,比較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神去研究,加上資金額沒那麼大,存存ETF積少成多會是比較穩健的方式,但如果哪天我中了樂透資金額可以像是ALLAN大到達九位數的話,或許又會再來重拾選股樂趣也不一定,哈~XDD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某醫學生新聞的感想

從20樓樓頂一躍而下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光是想像我就無法置信,但是我稍微可以體會她的處境,因為曾經在畢業工作時陷入過人生的谷底與黑暗期...

這種灰暗時刻光是回想就很可怕,那時候都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的,沒有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只覺得世界是黑暗的,人心是險惡的,活著很痛苦..

之後靠著家人的陪伴與幫忙才逐漸恢復正常,漸漸地才重拾了生命的喜樂,可是那時候我才懂得為什麼有人會自殺了.. 因為活著比死亡更可怕!

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難免鼻酸,這些小孩子都很乖也很善良,所以她們不敢反抗也不願意讓父母失望,可是在這種太多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之下,他們受不了了,可是卻不敢違逆父母的期待,所以她說她是壞小孩..,然而其實.. 他們大部分都是內心很善良的天使阿..(比很多人善良太多了..)

我以前有高中同學的父母都是教授,曾經聽過他說,數學沒有拿到高分的話(是高分喔),就會被他父母念說你怎麼那麼笨阿,我們都是什麼什麼的,你怎麼卻會不懂,長期累積下來,耳聞他高中畢業後就有些憂鬱症,之後大學也曾休學,後來在狀況嚴重下,一次陪她母親過台北市某座橋時,從橋上一躍而下...

人生的課題比學業的課題重要多了,然而在臺灣扭曲的教育體制下,我們捨本逐末,搞錯手段和目的,我們注重數字、成績和無所謂的細節處,卻忘記了大方向是否正確,結果就是變成臺灣淪為代工產業的宿命,只能在紅海競爭,內需的中小企業大多是比低利而存,所謂的文創或是創意只是政府的口號和核銷對象,而不是真正落實在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生活裡...周而復始..萬象如舊

有時候看到一些新聞表示外資企業都說台灣人才太好用了,學品優質又划算,心中不禁感到一股悲哀,就我身邊觀察到的的確是如此,很多優秀人才不是自己不努力或不爭氣,而是臺灣這裡的大環境恐怕不是那麼適合,種種結構性的問題一言難盡,搞得一個國家最好的人才紛紛投戎從筆,都想報考公務人員或是國營企業,這樣我們要走向產界改革談何容易呢...

所以我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是不甚樂觀的,舉凡即將來的房地產泡沫或是東亞金融風暴,臺灣可能都會是身處風暴的中心,真的...痛創鉅深了......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富貴新解

謝謝版大的回覆,看完後真的是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自己也還在人生的旅途中摸索,常常思考著長江中的兩條船,一條是名,一條叫利,我想他們是中性的,端看搭船的人心性如何吧...

前面版友說,看有關ETF的書籍會感到精神和某種心智上的撫慰,說實在話我也有這種感覺,最近看了許多講求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書,他們所表達的並不是大富大貴,而是較高層次觀的理財心法,簡樸..物質欲不要太高..要存錢...然後被動投資,最近看的一本叫做錢與閒,最後也提到了如果我們有機會到達所謂的財務自由行列,可以選擇去幫助別人,奉獻自己,貢獻我們的能力回饋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富有...

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也很認同allan大所說的"富""貴"解釋,某種程度好像就是我所希冀達到的財務狀況,可以不缺錢,也可以不求人..,呵~

謝謝版大的分享, 感恩!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投資方式的思考...

國內市場以價值方式持有中小型股(高殖利率+穩定配息),另外輔以台灣五十等ETF平衡(跌破十年線低點投入),國外市場以ETF持有,如美國這種成熟效率市場以長期方式持有或投入,新興或政局不穩定以中長期持有(拉美或東南亞),我想長期下來應該會有可觀的收益和報酬率的!(小弟的自我幻想中...XD)

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Vanguard

http://www.etftrends.com/2013/04/vanguard-on-etf-fees-the-war-of-fog/
 ~選擇相對會為投資人削減經營成本的公司就對了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電子書紅不了 ~ 真的嗎?


電子書紅不了

工商時報【黃欣】
■「亞馬遜+Kindle」的模式在全球掀起了一場閱讀革命,宣告開啟電子閱讀器的時代,不過這個幾乎人人都認為是圖書出版業大勢所趨的電子化潮流,在大陸依舊前景未明。
根據亞馬遜最新發布的2012年度第4季財報,其電子書銷售的年增率達到70%,電子書業務已為亞馬遜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營收規模。
大陸的公司並非沒有注意到電子書的趨勢。包括漢王科技、方正、愛國者等廠商,早在2007年kindle剛誕生時,就積極打造自己的電子閱讀器產品。截至2010年,大陸推出電子閱讀器產品的企業就高達30家。
不過好景不長。以漢王科技的子公司漢王電紙來說,由於出版社不信任這樣的終端閱讀器,在內容一直無法得到充實的情況下,銷售急跌,這家子公司最終落得被母公司漢王拋售的命運。
而亞馬遜在大陸最大的對手-當當網,電子書發展也同樣磕磕碰碰。當當網的電子書商店非但未對實體書店造成衝擊,當當網副總裁王曦更透露,當當網去年的電子書銷售約為30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前期投資就高達500萬元,仍在虧損。
市場人士分析,電子書市場推廣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大陸盜版情況太猖獗,導致書籍內容未能獲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仔細流覽各家閱讀器的電子書書目,不知名的小說和文學作品占了大多數,在這些熱銷的紙質暢銷書,卻幾乎找不到電子版。
以美國的Kindle Store來說,幾乎紙本書籍上市,也會同步推電子版。為解決這種情況,上海譯文出版社曾嘗試透過蘋果的App store推出獨家版權的電子書,但效果不理想。
簽約網路作家
直到今天,大陸用戶仍無法在一個地方買到想買的各種圖書,為了某本書可能需要下載一個App,為了另外一本書則可能需要另外一個閱讀器。
近幾年積極發展電子閱讀器的盛大集團,已注意到書籍內容才是閱讀器能否存活的關鍵。盛大集團總裁邱文友曾表示,據內部統計,目前雲中書城付費訂單數超過2,000萬,被下載的圖書超過62萬種。盛大還與網路作家簽約,通過代理版權來獲得圖書以外的收入。
盛大也想將傳統書籍電子化,不過邱文友說:「將傳統書電子化是投資,首先要去談很多版權,但電子化後的版權也不見得歸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漫長的談判。加上大陸的市場不若國際成熟,根本沒有遊戲規則可言,因此將傳統書籍電子化已變得無利可圖」。
市場無法做大
邱文友表示,現在大陸圖書市場最缺的,就是多個利益主體以談判和妥協的方式共同建立起規則的能力。由於每個市場競爭者都想爭取最大利益,最終反而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
第一財經週刊報導,著名出版人吳曉波曾表示,去年大陸實際的電子書銷量可能不到35億元,而且其中網路原創內容約占70%,而傳統圖書的電子書銷售額頂多10億元。
邱文友稱,大陸的電子書市場多方博弈,看似熱鬧,但始終消耗在周邊。「這場圖書出版的電子化戰爭,其實從來沒有開始過」。
~最近買了Kindle Papaerwhite,太好用了,不像是之前我的蘋果平板,看久了會傷眼,這個電子閱讀器真的是太方便了,加上網路資源的發達,幾乎可以說是不需要再花錢去買一些閒書了,差很多
~我認為電子閱讀的方式絕對是個趨勢,以後雜誌期刊類可能會率先電子閱讀化,加上原物料和運輸成本的高漲,出版社朝向電子閱讀化會是將來十幾二十年未來的重大趨勢,就像我現在期刊或雜誌幾乎都去圖書館看,一些非必要性書籍(就是指教科書以外)類別也幾乎去書店翻一翻或是圖書館借閱,很少在買書了,除非是工具書類別,但我覺得工具書也是個很適合電子閱讀化的區塊,畢竟工具書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而電子化對於這個是最方便的!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三十一日題為「中國導致台灣人才外流(China causes Taiwan brain drain)」的報導指出,台灣當前薪資成長停滯,起因是二十年來製造業外移中國,去年經濟雖成長,但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減少一.六%,薪資倒退後果就是台灣現正面臨人才嚴重流失危機。
文章開頭即舉宜蘭米粉包裝工廠為例,七年來該廠工人薪資僅調整過兩次,第二次調整在去年暑假,時薪由一○三元升至一一○元,是為了符合法令規定時薪最低一○九元。
報導指出,製造業西進中國不僅造成產業空洞化,也影響台灣薪資成長停滯、倒退十四年。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台灣實質平均薪資是四萬二○八○元,減少一.六%,是史上第三大降幅,且不如一九九九年的四萬三○三七元,實質薪資倒退十四年。
相對地,亞洲整體實質薪資光在二○一一年就成長了五%,而類似台灣發展模式的南韓,二○○○年以來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三%。
薪資停滯 白領人才出走
報導指稱,薪資停滯不前引發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階層人才出走的現象,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產業。過去曾製造世界大量電子產品的台灣企業,近來不僅需致力找出如何克服個人電腦(PC)銷售趨緩的大環境惡化,還必須對抗南韓、中國等日益壯大的對手。
報導引述外商招聘主管貝茲(Christopher Bates)的話指出,「低薪資」雖使台灣企業在成本上比美國、歐洲更有競爭力,但也意味著外國對手可輕而易舉搶走受過良好教育的本地勞工,尤其是沒有語言障礙的中國。
連前副總統蕭萬長最近演講中都指出,薪資停滯原因簡單講就是經濟失去成長的動力;為了要提高薪資,國家試圖鼓勵產業開發高價值、更具創新的產品,但仍未見到良好成效。
報導引述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門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看法認為,馬政府將鬆綁銀行等產業的規定以鼓勵輸出更多服務,但這可能導致更多裁員。
即便經濟學家看好今年美、中經濟復甦可望帶動台灣出口導向經濟,但很少人能真正感受到,除非政府能刺激薪資方面的改善。
該報導最後以一位年輕大學畢業生的處境作總結,他在台北擔任服務生,薪水一個月僅八百美元(約二.四萬台幣),無法賺到足夠的錢養活父母與自己,只好出走至澳洲小麥工廠工作。
~實質薪資倒退了14年,真的,以前油價大約是現今的一半以下(十四年前),養樂多或是食品也沒那麼貴,現在茶葉單一顆都七塊快漲兩倍了,但名目薪資呢,加上房價高漲和工時拉長,現在年輕人(三十五歲以降)要活著,真的是不容易了!
~環顧周遭,我大學同學還有人在結婚或是生子(工作相對穩定許多),但所以高中同學或以下的,幾乎很少很少人有結婚,甚至連對象都沒個譜,我想就算他們是三十五至四十歲才結婚,我也不會意外的...
~最近看到住家附近房地產廣告(新北市樹林區),居然強打1,768萬,我的天啊,這根本就是坑人,該建案每次經過都會看到打廣告,不論是大布條或是請走路工,念研究所兩年快畢業了還是沒賣完,這些建商就是衝著現在利率低,在撐就是了,算了,我也不打算買房子,平平安安住家裡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