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革命,為了地球及後代子孫的永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本書的革命雖然不流血、沒有武力衝突,但困難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必須要終結過去並且展開嶄新的開始,等待我們選擇的未來,是可以避免陷入如此困境的,否則進入工業泡沫化後的生活,在沒有新思維和新選擇的情況下,將會走向毀滅一途。
現在就開始,從我們自身和服務的機關或單位進行永續發展的課題,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人的力量,本書提到美國建築業成立的LEED綠色建築革命,和我們以為財大氣粗的可口可樂公司,居然願意和非政府組織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聯手搶救水資源,此樣表率,殊值我們看齊與效法。而任何性質的起步永遠不嫌晚,在風險和機會的權衡下,我們可以朝向追求永續發展的經營原則,並且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且在熱忱的推波助瀾下吸引眾人的參與,得以藉此建立變革的準則。
看見系統的表象,也讓我們看到地球生態環境的共同負擔悲劇,但也讓我們看見機會,這樣的生物環境系統塑造了「地球號太空船」,將我們的地球比擬為一艘太空船,換言之,地球上的每個生物都是同舟共濟、環環相扣的,這樣使我們看見我們的選擇,那就是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採取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政府組織的三方跨界合作模式,將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合作的必要性讓整個系統共聚一堂,然而將三方角色納入參與的環節裡並不容易,必須要看見其他人眼中的現實,也就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所言:「當你要說服一個人的時候,應當要訴諸利益而非道德」,易言之,如果要建立共同的願景,那麼就必須先設立相同的實益基礎,才會有同樣的目標前景可言。
我們不怕解決生態或環境的問題,在以大自然為師的基礎下,得以擁有創造性張力激發的能量,領導者或帶頭者無庸也不必無所不知、無所不包,只要先從唾手可得的果實挑起,便能一步一腳印地開發策略性的新機會,而這就是行動組織共同願景的力量,如果可以,我們要為了未來重新設計組織,方能開創新局,邁向公司、多元企業和領導的未來,而我們人類的未來,則建立在與地球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上,本書最後提到,如果我們是希望可以與這個美麗星球上其他的物種居民建立一種永續的和諧共生關係,那麼所採許的經營模式或是方法,當然也會是我們個人與組織共創永續社會的-必要革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