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天使與魔鬼 -誰是魔鬼誰是天使?

       天使與魔鬼本片是小說改編而成,片是小說改編而成,在小說的位階裡,雖然尚未經過歷史的洗鍊而為所謂的「經典」,但也不失為當代的宗教小說之名著。再觀賞本片的過程中,觀眾的角色與電影本身呈現的一樣重要,除了虔敬地學習它的道理、它的論題、它的詞采外,會浸淫在一種與名著進行一種密切對話在的過程中,觀眾不斷地「激盪」出對自己所關懷的問題具有新意義的東西來。

  宗教於歷史中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除了心靈的慰藉外,在古代亦常是政權懸宕的風暴中心,其實在看完本片後,我深刻體會到,有時候信仰的取決究竟是在於真理的找尋發掘過程,或者其實是個人純粹心靈的寄託呢,是相當耐人尋味的。片中第二劇情主軸的大司庫,在經過整個教宗寶位爭奪時主教彼此間的猜忌,以及為了搶救整個梵諦岡而近乎捨身的過程中,似乎表現出慈愛為懷的宗教家典範,反之,那些高高在上的主教們,卻似乎顯得每個各懷鬼胎,最後某位主教甚至不惜褪去選舉監督人的外衣而參與教宗大位的選舉,在這裏我也瞭解到,原來我們可能認為接近是聖者或神人尊崇地位的羅馬教宗,原來他也是人所選舉而來的,深言之,既然是由不確定性如此高的「人」來推舉而出,那他真的值得成為我們一般所認知的教宗嘛?

  畢竟,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是政治的動物,既然這整個過程是由人所建構而成的,那麼,與其相信或信仰帶有人性的「教宗」,那麼是不是從宗教書籍或宗教經典中去萃取教義,會來得直接而且客觀呢?本片中的宗教家們,也對於科學性的客觀知識有所批判,認為因為科技的發達,而導致了人性的墮落與腐敗,這部分我不甚苟同,我反而認為,因著科技的改良和先進,人類自中得益甚多,不僅是疾病的避免或是資訊的流通,在在都提升了生活的品質,也打破了許多宗教固有的枷鎖,部分成見也被反證或是再辯證,而這也說明了古哲聖賢的話語:「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許多偉大的理論,都是經過多次的討論批判,才能迄今仍歷久不衰。而未曾認真看待科學本質的我對於科學性哲學概念,在有了初步理解後,也發現自己週遭有許多人(科學家、理工科學習者、學生等)正在典範指引下重複著實驗與研究,以求透過此種方式來認識存在於我們周遭的科學與真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勇於接受他人的批判和評判事物的勇氣,進而將其轉化成自我進步的動力,這對我未來在研究所的求知路上有著極大的助益,並且激勵著我去認真學習未知的有趣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